文學名作《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見 “人生”條。)
內容概要 橫斷山脈環抱的黃土高原上,有個不起眼的雙水村。1975年,由于國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社會許多方面都處在一種非常動蕩和混亂的狀態中。在農村,批小生產批得越來越緊,農民的生活也越來越貧困。貧農出身的孫玉厚生有二女二子,大女兒蘭花嫁給了外村的王銀滿,這個好逸惡勞的二流子女婿因倒騰耗子藥,眼下正被公社拉到土地上“勞教”呢,拖連得全家都抬不起頭。二女兒蘭香和二兒子少平都在上學,家里再窮也得省吃儉用供孩子學點文化啊。每當提起這個話茬兒,孫玉厚總覺得對不住大兒子少安。少安上小學時考試總是第一,學校的老師都說這個孩子將來準有出息。怎奈孫家家境貧寒,少安勉強讀完高小便回到隊上參加了農業生產勞動,和父親一起挑起這副養家糊口的沉重擔子。少安絕不是平庸之輩,他有他的打算,也有他的抱負,他要通過他健壯的心智使他家和所有的鄉親們擺脫貧困。鄉親們選他當上了一隊的生產隊長,連村支書田福堂也不敢小看這個后生。田福堂的女兒名叫潤葉,比少安小一歲。兒時,兩個娃娃吃睡在一起,彼此不分你我。稍大一點,又一同外出玩耍,經常脫得一絲不掛泡在河里互相打鬧著往對方身上糊泥巴。一來二去,兩個人都長大了,又一起上學,不但在一個班,還分到了一個座,關系十分要好。后來,潤葉到縣城讀中學去了,畢業之后在縣城當上了一名小學教師,住在她當縣革委會副主任的二爸田福軍家。但她一直沒有忘記孩提時代的好友孫少安,對眼下正在縣城讀中學的孫少平也格外關照。這天,她托少平捎個口信,讓她哥抽空來一趟城里。細心的少平已經猜出了個中的奧秘,他很喜歡潤葉姐姐,也非常希望她能成為自己的嫂子。少安可犯難了,都23歲的人了,什么事不懂!他明白自己的家庭條件和自身的地位,他不想委屈了他所鐘愛的潤葉——一個是農民,一個是吃官飯的公家人,這其間的差距太大了!少安終于去了縣城,潤葉告訴他,她二媽給她瞅了個人家,男方是縣革委會副主任李登云的兒子李向前,讓少安幫她拿主意。見少安反應木然,急得潤葉都哭了起來。此后,潤葉幾次回村,明里是給學校辦事,暗中是來會少安,可春去秋來,少安依然故我,使潤葉陷入了極大的苦惱之中——她在別人說合的婚姻和自由的愛情之間苦苦地掙扎著。田福堂自然發現了其中的隱密,不想正面干涉,便決定暗中制止事態的發展。少安從社員的切身利益出發給每戶多劃了幾分豬飼料地,田福堂起先睜一眼閉一眼,裝著不知道。現在,他總算找到了一個整治孫少安的好茬口,便把此事告發到了公社。公社認為這是在明目張膽地走資本主義道路。于是召開全公社大會,公開批判了孫少安,給孫家老小精神上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壓力。孫玉厚雖然不知道潤葉正在單戀著自己的兒子,但也覺得少安該娶媳婦了,就托弟弟孫玉亭和弟妹賀鳳英幫著物色一個,咬咬牙,出彩禮就出彩禮!事也湊巧,賀鳳英的娘家那邊有個遠門侄女還真就不要彩禮,一說合,女方對少安的條件也很滿意,這下子可樂壞了孫玉厚老兩口。少安最后審視了一下他同潤葉的關系,仍然覺得不可能成為夫妻,于是便動身去山西相親去了。一個月后,領回一個水靈靈的農村姑娘,幾乎令雙水村所有的人都滿意。及至第二年春節,少安便和這位名叫秀蓮的姑娘結了婚,當然也了卻了田福堂的一塊心病。這件事使潤葉的內心如同洶涌的波濤一般翻騰著。她現在正處于感情葬禮后的“忌日”。對于二媽徐愛云和向前媽劉志英的輪番進攻,她似乎還能抵擋得住,但一想起她所敬重的二爸,潤葉便不覺犯難了。原來,田福軍和“左”得要命的李登云向來搞不到一塊。有人開導潤葉,如果你能成為李登云的兒媳,他就不會再同你二爸做對了。由于對愛情的絕望,加上對二爸的熱愛,潤葉終于痛苦地答應了嫁給向前。婚后,他們夫妻同室不同床,一開始便過著毫無感情的生活。孫少平迎來了高中的最后一個學期,他已經長到了18歲,已經是大人了。在縣城的這幾年既漫長又短暫,有愉快也有痛楚,當然最大的收獲是拋棄了許多純屬“鄉巴佬”式的狹隘與偏見。本來,在同學中,與他處境相近的女生郝紅梅對他很好,可郝紅梅出身于地主家庭,一心想通過將來的婚姻來改變自己的地位,因此漸漸疏遠了少平,攀上了干部子弟顧養民,在感情上傷害了少平;而共同的志趣,又使少平與田福軍的女兒,不同班的同學田曉霞建立了純真的友誼。畢業前夕,郝紅梅因無錢購買紀念品贈送同學,偷了供銷社的手絹。別人將此事告訴少平,給他提供一個報復郝紅梅的機會。誰知少平卻如數替郝紅梅付了手絹款,從而保護了她的聲譽。畢業了,同學們天各一方,少平回到了生養他的雙水村。恰逢雙水村學校辦起了初中班,少平便和同他一塊兒畢業回村的田福堂的兒子田潤生一起,被推薦當上了民辦教師。雖說“四人幫”已經被粉碎了,但農村的“學大寨”運動還在蓬勃地開展著。田福堂忽發奇想,要攔河造田,創造奇跡,結果是勞民傷財,毫無收益。這時的少安已經當上了父親,秀蓮為他生了一個胖小子。轉眼到了1978年初,少安聽安徽跑出來謀生的一個鐵匠說,他們那里搞了承包制,農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便憑直覺依葫蘆畫瓢,把他所領導的生產隊也劃成了幾個農業作業組。誰知此事引起了大隊、公社乃至縣里領導的恐慌,最后,地區革委會做出“終審判決”:要堅決制止雙水村的資本主義復辟傾向。正月十五,農村鬧秧歌,田福軍也帶著妻子、女兒回到了鄉親們中間。他親熱地拍著少安的肩膀鼓勵說:“我相信農村不久就會出現一個全新的局面。”
作品鑒賞 路遙是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為其代表作,在當代文壇上構筑了令人矚目的藝術之碑的,其宏闊的藝術畫卷展示了當代城鄉社會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人生。《人生》產出“轟動效應”后,路遙沒有陶醉于此,更沒有駐足不前。三年準備,四年筆耕,終于把三部共百萬字的長篇巨作《平凡的世界》奉獻給了他所鐘愛的讀者。同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樣,《平凡的世界》力圖再現中國當代歷史上那個從亂到治轉折時期的社會風貌,再現中國農民在那個時代中的命運沉浮和人生追求。這一點,僅就作品的第一部而言,也足以窺一斑而知其全貌。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中,路遙把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家族矛盾、村與村的械斗、農民生活的艱難、新一代青年的情感糾葛,以及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生活習俗都真實而細膩地描繪了出來,構成了一幅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農村生活的全景式畫卷。即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父老溫馨動人的情愫,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社會、歷史和人生的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與理解,讀來嚴峻悲壯、真切動人。眾所周知,路遙幾乎在他所有作品中,總是用一連串積極進取的奮斗者形象來體現他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的。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同樣推出了孫少安、孫少平等奮斗者的形象。他們有理想、有追求、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也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需求和個人欲望。他們最突出的特點是不滿于農村的落后現狀,不滿于父輩乃至祖祖輩輩那種固守土地的生活方式,一心想改變自身的生存環境。在他們身上體現了一種進步的生產力,這正是我們農村,我們國家的希望所在。與一些不問世事的文人墨客不同,路遙立足于鄉土社會落后、貧困、停滯的歷史,急切地呼喚著社會的變革,他的創作中一以貫之的是對艱苦跋涉的人生之旅的深情關注。這樣,體現在他筆下的形象系列的一個基本模式便是:一個又一個的不同形態的人生旅程,人與環境的不同方式的搏戰。這里既顯示了作者對于人生艱難曲折的充分體察,又張揚了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人生態度。在《平凡的世界》中,讀者固然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境遇和人生態度,然而從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兄弟二人心頭迸發出來的,仍然是我們所熟悉的那支在貧窮和苦難中百折不撓、昂揚奮發的歌,自身的經歷和他所熟悉的環境,使得路遙常常把作品的生活場景置于城鄉交叉地帶,《平凡的世界》也是如此。這樣,作品中便不可避免地出現城鄉差別與腦體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沖突,出現農村青年離鄉與戀土的矛盾。作者恰是在這種特定的審美把握中顯示了他的歷史眼光與文化意識,其作品也因此始得在當代城鄉社會廣闊的背景下展現農業文化與工業文化、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撞擊與嬗變,在歷史的進步與道德的痛苦中把握歷史前進的足音、社會發展的脈搏,成為人們通常所說的生活的“鏡子”與“教科書”。從這個角度而言,《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作品,也是到目前為止作者審美理想和藝術追求最為集中的體現。此外,也還不難看出,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受前輩作家柳青的《創業史》影響較大,在自覺追求語言的質樸自然和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方面,兩者之間的師承關系也還是隱而可見的。《平凡的世界》發表后,受到了讀者和文學評論界的關注,曾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并被改編為電視連續劇。有人把《平凡的世界》視為路遙的告別青春之作,意謂作家將由此走向更高層次的成熟。而該作品榮躍“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榜首,則是對路遙艱辛勞作的最恰當的褒獎。
上一篇:《路翎·洼地上的·“戰役”》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辛笛·辛笛詩稿》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