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學·馬致遠·〔越調·天凈沙〕秋思》原文、賞析、鑒賞
枯藤老樹昏鴉〔2〕,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這首小令首見于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未言作者,也未有題目。《秋思》之題系周德清所加。明末蔣一葵《堯山堂外記》方為馬致遠所作。秋思,即秋天的思緒或思念。(曲調介紹,見白樸散曲。)馬致遠(公元1250?~1321后),號東籬,大都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晚年曾隱退林下。是元代最著名的曲家之一,明人曾冠以“曲狀元”的美譽。有雜劇十五種,現存《漢宮秋》等七種。散曲傳世有小令一百一十五首、套數十六篇。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曲風如“朝陽鳴鳳”,列為元人第一。
〔2〕昏鴉:黃昏暮煙里的烏鴉,迷蒙暗淡,故云。
《中原音韻》“定格”評曰:“前三對,更‘瘦馬’二字去上,極妙。秋思之祖也。”《人間詞話》卷上:“此元人馬東籬《天凈沙》小令也。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
這首小令通過對一幅秋野夕照圖的描繪,抒寫了一位浪跡天涯的游子對“家”的思念,以及由此生發出的飄泊無定的厭倦及悲涼情緒,強烈地表現出人類普遍存在的那種人生如寄或人在旅途的內在孤獨感與無歸宿感。在藝術上猶如畫家精心結構的一幅水墨小品,意境深遠,色彩感與層次感很強;此外語言簡潔純靜,具有詩語的濃縮與凝煉。例如,前三句共用九個名詞并置而成,省略了其間的動詞或關聯詞,恰好與印象的發生過程吻合。
上一篇:《明代文學·馮惟敏·〔胡十八〕刈麥有感》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聞一多·一句話》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