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薛論道·〔商調·黃鶯兒〕塞上重陽》原文、賞析、鑒賞
荏苒又重陽〔2〕,擁旌旄倚太行〔3〕,登臨疑是青宵上〔4〕。天長地長,云茫水茫,胡塵靜掃山河壯。望遐荒,王庭何處〔5〕?萬里盡秋霜。
〔1〕商調,曲調名。黃鶯兒,曲牌名。《塞上重陽》是薛論道鎮守北部邊疆時在重陽節登高遠望所作。薛論道(約公元1531~1600),字談德,號蓮溪居士,定興(今河北易縣)人。中年棄文從軍,守邊三十余載,在抵御外患中屢建奇功,官至指揮僉事,神樞參將加副將。后因宦官弄權,遭到排擠,辭官返鄉。著有散曲集《材石逸興》十卷,每卷百首。多描寫邊塞風光,成為著名的邊塞曲家。他的曲多抒發個人抱負及憤世疾俗之作。風格豪放,筆鋒犀利。
〔2〕荏苒(ren ran):時光漸漸過去。
〔3〕旌旄(jing mao):軍中的大旗。太行,山名,在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間,是明代的邊防要地。
〔4〕青宵上:天上,言其高。
〔5〕王庭:本為月支王及匈奴單于所居之地。
作者登高遠望,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掃靜胡塵的壯志。描繪出一幅蒼涼壯闊的邊塞秋景。這首曲的意境開闊,情調豪邁,可與唐邊塞詩媲美。
上一篇:《元代文學·盧摯·〔雙調·沉醉東風〕閑居》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元代文學·白賁·〔正宮·鸚鵡曲〕》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