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學·劉秉忠·〔南呂·干荷葉〕》原文、賞析、鑒賞
干荷葉,色蒼蒼〔2〕,老柄風搖蕩。減了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
〔1〕南呂,宮調名,元曲十二宮調之一。干荷葉,曲牌名,又名翠盤秋。此曲調名為干荷葉,文詞內容亦寫干荷葉,顯示了曲調從民間到文人創作的初始情況。 也有人說是作者的自度曲。 劉秉忠(公元1216~1274),原名侃,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臺市)人。青年時曾任邢州節度使府令史,后棄職隱于武安山,出家為僧。 忽必烈做親王時,他云游到云中被召見,并留侍左右,從此改名秉忠。忽必烈繼位后,拜光祿大夫、太保,參預中書省事。元朝開國典章,多由他創制。 著有《藏春散人集》,今存散曲小令十二首。
〔2〕蒼蒼:形容植物葉子的干黃色。
明人楊慎《詞品》卷一《干荷葉》條論劉秉忠云:“其曲凄惻感慨,千古寡合也。”這首小令緣題成賦,描寫秋江干荷葉在風霜摧殘下的蕭條冷落,表達了生命經歷繁華之后,臨近枯萎的悲涼意緒與寂寞心境。 筆調深沉,意境蒼涼;純用白描,不加雕飾;語言清暢爽利,末句襯字“在”的使用,以拙樸傳神。 顯示了元代早期文人曲發自天然的美學風貌。
上一篇:《元代文學·王實甫·〔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元代文學·白樸·〔雙調·沉醉東風〕漁夫》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