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元結·右溪記[1]》原文、賞析、鑒賞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2]。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木異竹[3],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4],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1]此篇選自《元次山集》卷十,為元結任道州刺史時作。元結曾兩次任道州刺史,第一次在代宗廣德元年至永泰元年,第二次在大歷元年至三年,此文可能作于他第二次任道州刺史時。道州,今湖南道縣。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五八荊湖道道州:“右溪在城西百余步,元次山有記。”即謂此文。元結(公元715~772),字次山,河南魯山(今屬河南省)人。唐玄宗天寶十二載進士及第。安史亂起,逃難入猗玕洞。以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察御史,充山南東道節度參謀,有戰功。后任道州刺史,終容管經略使。
[2]營溪:水名。源出今湖南寧遠縣南,流經道縣,北至零陵縣西入湘水。自道縣以上,別稱泥水。道縣以下,稱瀟水。
[3]休:美的意思。一作“佳”。
[4]置州:指由縣治改為州治。道州,隋時為零陵郡的永陽縣,唐高祖武德四年始置營州,后改道州。見《舊唐書·地理志三》。
此文寫泉石竹木之景,雖著墨不多,寥寥數語,而詞語峻潔,意境幽特。作者之感嘆,則顯然是有著言外之意的。王鏊評此文說:“道州諸山川,亦曲盡其妙。子厚(柳宗元)豐縟精絕,次山簡淡高古,二子之文,吾未知所先后也。”(《震澤長語》卷下)吳汝綸則說:“次山放恣山水,實開子厚先聲。文字幽眇芳潔,亦能自成境勝。”(高步瀛《唐宋文舉要》甲編卷一引)
上一篇:《宋代文學·蘇軾·卜算子》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葉圣陶》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