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學(xué)·薩都剌·上京即事》原文、賞析、鑒賞
其 一
牛羊散漫落日下〔2〕,野草生香乳酪甜〔3〕。 卷地朔風(fēng)沙似雪〔4〕,家家行帳下氈簾〔5〕。
其 二
紫塞風(fēng)高弓力強〔6〕,王孫走馬獵沙場〔7〕。 呼鷹腰箭歸來晚〔8〕,馬上倒懸雙白狼。
〔1〕《上京即事》是一組詩,作于元順帝元統(tǒng)二年,記錄了元上都(今內(nèi)蒙古正藍(lán)旗境內(nèi))的宮廷禮儀,描寫了蒙古族的生活習(xí)俗和祖國北地的草原風(fēng)光。茲錄二首,上京:上都。元代時與大都(今北京)并稱為兩都。薩都剌(公元1272~?),字天錫,號直齋,蒙古人。 生于代州(今山西代縣)。 代州乃古之雁門,故自名其詩集為《雁門集》。早年貧困,元泰四年登進(jìn)士第,累官御史。他精通漢語,詩詞頗出色,吊古傷今,諷諭現(xiàn)實,雄渾清雅,興寄高遠(yuǎn),是元代詩壇的大家。
〔2〕散漫:分散在各處。
〔3〕乳酪:蒙古族傳統(tǒng)奶制品。
〔4〕朔風(fēng):北風(fēng)。
〔5〕行帳:帳幕。
〔6〕紫塞:指長城。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焉。”
〔7〕王孫:古代貴族子弟的通稱。
〔8〕腰箭:腰上挎著弓箭。
兩首分別描寫了草原暮色、多變的氣候,以及草原狩獵的豪興,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后代元詩研究者對薩都刺詩評價甚高,明劉廷振《雁門集序》云:“天錫之詩大而能化之詩也。語句雖鈍厚而自有銛然之芒利,對偶雖齟齬而自有鏘然之音律。小而寂寥之簡,大而舂容之繁,莫不皆具體而成章,有條而不紊也。”作者白描手法嫻熟,生動簡練又富于變化和表現(xiàn)力。
上一篇:《丁玲》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先秦文學(xué)·《詩經(jīng)》·豐年(周頌)》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