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水拍·清平樂》原文、賞析、鑒賞
六 盤 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六盤山是寧夏南部和甘肅東部綿延240公里的山脈,主峰在寧夏固原縣西南,海拔約3000米,山路險隘曲折,盤旋六重始達山頂。1935年10月,國民黨調重兵圍剿陜北革命根據地,并在六盤山建立防線,阻止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會合。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于10月7日在六盤山前擊敗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又乘勝于當天下午一鼓作氣越過六盤山,而后到達陜北,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首詞就是毛澤東登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抒發了徹底打敗國民黨和日本帝國主義的豪情壯志。
上半闕寫紅軍戰士勝利地登上六盤山頂,放目眺遠。前兩句寫景,景中寓情:“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高空寥闊曠遠,淡淡白云數縷,大雁南飛,正是西北高原清秋登山所見的特有景色,“望斷”二字寫目送大雁南飛直到望不見,這又滿懷深情。紅軍戰士是從南方革命根據地一路血戰而來的,那里有父老鄉親、血肉相連的群眾和堅持戰斗的戰友,用“望斷”這個動作,表現了無限的懷念和牽掛,把景和情交融在一起。下兩句抒懷:“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長城,指當時的抗日前線,紅軍戰略大轉移的目標是北上抗日。屈指,是彎著指頭計算。這兩句緊承上兩句說:離開南方革命根據地一年了,屈指計算,已經萬水千山跋涉兩萬多里,但是不達到烽火連天的長城抗日前線,哪能算得上是英雄好漢呢!“屈指”這個從容的動作,表現了對過去艱難行程等閑視之,到達長城前線還要經過更艱苦的斗爭,決心北上抗日繼續奮勇前進。
下半闕前兩句仍然是寫景和景中寓情:“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這里描繪的是眼前景,紅旗插在高峻的六盤山頂峰,藍天白云,如火的紅旗在強勁的西風中自由地舒卷,生動地表現了奪得勝利的紅軍戰士歡快、豪邁的心情和活躍的景象。下兩句仍是抒懷:“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長纓是長帶子,西漢終軍出使南越時,向漢武帝要條長帶子,說一定能把南越王捆回來。蒼龍,《后漢書·張純傳》注:“太歲也。”太歲,即兇神惡煞,這里指蔣介石。這里是故意用疑問句,用來表示徹底戰勝蔣介石的急切心情,并使詞意起伏跌宕,變化有致,增強藝術魅力。
全詞上下闕結構一致:前兩句寫景,上闕寫遠景,下闕寫近景,又都是寓情于景;后兩句抒懷,上闕抒寫北上抗日的決心,下闕抒寫戰勝蔣介石的壯志。寫景清新雋永,明麗如繪,并浸透濃重的感情色彩;抒懷感情強烈,豪情洋溢,壯語驚人;全詞中又巧用具有典型性的動作和歷史典故,抒情狀物,刻畫入微,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上下闕相對獨立,又緊密相連,內容層層遞進,感情節節高昂,最后達到高潮。全詞只有四十六個字,概括了豐富的內容,能引發無數的聯想,達到千錘百煉的藝術完美,是又一曲千古絕唱。
上一篇:《四、唐五代詞·溫庭筠詞·夢江南》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宋代文學·范仲淹·漁家傲》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