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倪煥之(存目)》原文、賞析、鑒賞
葉 圣 陶
《倪煥之》是葉圣陶的代表作,寫于1928年。這部長篇以辛亥革命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中國社會為背景,以小學教員倪煥之和校長蔣冰如在鄉村試驗新的教育為線索,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時期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生活歷程和精神面貌。
主人公倪煥之是一個有理想、有熱情的奮發有為的青年。他不滿于黑暗的社會現實,在時代潮流的沖擊下,走上教育救國的改良主義道路,企圖用教育來改造社會,拯救民族。他認為“教育總是一個民族最切要的東西”,只要依靠教育“養成正當的人”,使“人人明白”,中國社會就會好起來,世界就會好起來。他們提倡“理想教育”,從方法到內容實行一系列改革。與此同時,他還憧憬著一種建立在共同事業基礎上的互助互愛的婚姻關系。但由于他還不懂得“一切社會變遷和社會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在人們的頭腦中,在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在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經濟學中去尋找”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因而不知道進行從根本上變革現實的實際斗爭。所以,他的理想教育的計劃在封建勢力的壓迫下不斷受到挫折,他的志同道合的妻子也在強大的傳統思想的侵蝕下失去對新生活、新教育的追求,而完全沉緬于家庭瑣事之中。小說通過倪煥之的熱烈追求及其不斷碰壁的生活歷程,徹底否定了當時在中國風行一時的改良主義的教育救國論。
小說的后半部寫倪煥之在朋友王樂山的啟發和革命高潮的影響下,終于初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五四”運動的大潮波及倪煥之所在的鄉鎮,在事實的教育下,倪煥之發現原先那些局限于學校一隅的教育改革對于拯救被列強瓜分的中國根本無濟于事。認識到“應該把眼光放寬大來”,“把社會大眾提撕起來”。因此,他們提出“不但教學生,而且教社會”。這無疑是個很大的進步。但對于怎樣把“大眾提撕起來”,怎樣“教社會”他還不甚了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學生時代的朋友,革命者王樂山應邀來到他這里。王樂山幫助他進一步清算了原來的思想和做法,指出他們原來所做的“不過是隱逸生涯中一種新鮮玩戲”,“要轉移社會,要改造社會,非得有組織地干去不可”。在朋友的啟發下,他的思想發生了新的飛躍。后來,他逐漸擺正了教育與革命的關系,并終于在王樂山的召喚下,于五卅運動前夕,只身到上海,投入到群眾的洪流中去了。
葉圣陶是一個嚴格地按照現實主義原則創作的作家。他的小說忠于生活的真實,描寫細致真切。他善于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寫出人物復雜細致的心理狀態。他的小說,表現出樸實、冷雋、自然的風格。這些特點,都集中地體現在《倪煥之》這部長篇小說中。
上一篇:《先秦文學·《詩經》·伐檀(魏風)》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杜甫·兵車行》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