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論雷峰塔的倒掉》原文、賞析、鑒賞
魯 迅
聽說,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聽說而已,我沒有親見。但我卻見過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爛爛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間,落山的太陽照著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見過,并不見佳,我以為。
然而一切西湖勝跡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卻是這雷峰塔。我的祖母曾經(jīng)常常對我說,白蛇娘娘②就被壓在這塔底下。有一個叫作許仙的人救了兩條蛇,一青一白,后來白蛇便化作女人來報恩,嫁給許仙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著。一個和尚,法海禪師③,得道的禪師,看見許仙臉上有妖氣,——凡討妖怪做老婆的人,臉上就有妖氣的,但只有非凡的人才看得出,——便將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④后,白蛇娘娘來尋夫,于是就“水滿金山”⑤。我的祖母講起來還要有趣得多,大約是出于一部彈詞叫作《義妖傳》①里的,但我沒有看過這部書,所以也不知道“許仙”“法海”究竟是否這樣寫。總而言之,白蛇娘娘終于中了法海的計策,被裝在一個小小的缽盂②里了。缽盂埋在地里,上面還造起一座鎮(zhèn)壓的塔來,這就是雷峰塔。此后似乎事情還很多,如“白狀元祭塔”③之類,但我現(xiàn)在都忘記了。
那時我惟一的希望,就在這雷峰塔的倒掉。后來我長大了,到杭州,看見這破破爛爛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來我看看書,說杭州人又叫這塔作保叔塔④,其實應該寫作“保俶塔”,是錢王的兒子造的。那么,里面當然沒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現(xiàn)在,他居然倒掉了,則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為何如?
這是有事實可證的。試到吳越⑤的山間海濱,探聽民意去。凡是田夫野老,蠶婦村氓⑥,除了幾個腦髓里有點貴恙⑦的之外,可有誰不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和尚本應該只管自己念經(jīng)。白蛇自迷許仙,許仙自娶妖怪,和別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經(jīng)卷,橫來招是搬非,大約是懷著嫉妒罷,——那簡直是一定的。
聽說,后來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靈①,想要拿辦②他了。他逃來逃去,終于逃在蟹殼里避禍,不敢再出來,到現(xiàn)在還如此。我對于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誹③的非常多,獨于這一件卻很滿意,因為“水滿金山”一案,的確應該由法海負責;他實在辦得很不錯的。只可惜我那時沒有打聽這話的出處、或者不在《義妖傳》中,卻是民間的傳說罷。
秋高稻熟時節(jié),吳越間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紅之后,無論取那一只,揭開背殼來,里面就有黃,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鮮紅的子。先將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個圓錐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著錐底切下,取出,翻轉(zhuǎn),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變成一個羅漢④模樣的東西,有頭臉,身子,是坐著的,我們那里的小孩子都稱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難的法海。
當初,白蛇娘娘壓在塔底下,法海禪師躲在蟹殼里。現(xiàn)在卻只有這位老禪師獨自靜坐了,非到螃蟹斷種的那一天為止出不來。莫非他造塔的時候,竟沒有想到塔是終究要倒的么?活該①。
1924年9月25日,杭州西湖邊上的雷峰塔倒掉了。10月28日,魯迅寫了這篇《論雷峰塔的倒掉》。文章的主題是揭露封建勢力的兇殘本性,揭示封建勢力代表人物的可恥下場。
“雷峰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長期以來,封建社會的有閑階級、文人逸士都把它捧為勝景。當時的封建衛(wèi)道者們大力提倡“國粹主義”,雷峰塔的倒掉使他們無限感傷。魯迅認為此景“并不見佳”,就是為了和那些“國粹主義”者唱反調(diào)。魯迅把“破破爛爛”的雷峰塔當做封建統(tǒng)治的象征,借它的倒掉,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對當時封建軍閥的統(tǒng)治進行有力的抨擊。
文章從白蛇娘娘的傳說敘述了這種惡感由來。在作者眼里,雷峰塔不是一般的風景塔,而是封建勢力、惡勢力鎮(zhèn)壓人民的塔,非倒了不能使人舒服。“現(xiàn)在,他居然倒掉了,則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為何如?”一句話把作者多年來的希望一旦變?yōu)楝F(xiàn)實時所感到的歡欣,全部傾吐了出來。
作品中的白蛇娘娘是一個善良、勇敢、為了追求自由解放而敢于斗爭的婦女形象,她的要求符合現(xiàn)實生活中人民的愿望。法海和尚則是虛偽、兇殘、直接迫害白蛇娘娘的罪魁,也是封建頑固勢力的代表。他不僅粗暴干涉白蛇娘娘的婚姻自由,還把她“裝在一個小小的缽盂里”,“埋在地里,上面還造起一座鎮(zhèn)壓的塔”,并且還擺出救人災難的樣子。魯迅對這樣的人深惡痛絕。他借一個民間傳說的蟹和尚的故事,表現(xiàn)了對法海的憎恨。作品的深刻含義在于魯迅借對法海的諷刺,把矛頭直指當時的封建軍閥統(tǒng)治者,指出他們同法海一樣,同樣逃脫不了歷史的審判。
雷峰塔的倒掉是一件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魯迅敏銳地抓住了這件事,采用民間傳說并賦予傳說中的人物以新的含義,把強烈的政治愿望,巧妙而自然地表達出來。語言生動、含蓄,愛憎鮮明。說法海“本應該”念經(jīng),卻“偏要”來搗亂,“大約是懷著嫉妒罷,——那簡直是一定的”。“大約”是猜疑語氣,“一定”則是斬釘截鐵般的肯定,語氣一經(jīng)轉(zhuǎn)折,顯得更加有力,不容法海有半點狡辯的余地。最后用“活該”二字結(jié)尾,鏗鏘有力,把對法海的痛恨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
注釋
①本篇最初發(fā)表在1924年11月北京《語絲》月刊第一期,后收入其第一本雜文集《墳》。雷峰塔:原在杭州西湖凈慈寺前面的雷峰山上,是公元975年吳越王餞俶建造的。此塔于1924年9月25日倒坍。② 白蛇娘娘:民間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的人物。傳說她原是一條白蛇,經(jīng)過多年修煉變化成人。③ 禪(chan)師:修道的和尚。④法座:佛說法時的座位,后來也泛指和尚講經(jīng)時的座位。⑤“水滿金山”:即“水漫金山”,白蛇娘娘施法術使江水淹沒金山。金山,在江蘇鎮(zhèn)江市,山上有金山寺。① 《義妖傳》:描寫白蛇娘娘和許仙愛情傳說故事的彈詞,清朝陳遇乾著。彈(tan)詞是用蘇州方言配著弦樂演唱的一種民間曲藝。② 缽盂(boyu):古代和尚用的飯碗,底平,口小,形狀稍扁。③ “白狀元祭塔”:白狀元是白蛇娘娘和許仙所生的兒子。他后來中了狀元,前來祭塔,母子得以相見。④ 保叔塔:即保俶塔,建在西湖寶石山頂,今仍存。傳說五代時的吳越王錢俶因人宋朝貢,擔心會被扣留,建此塔祈禱神靈保佑他平安歸來,這座塔就叫保俶塔,后誤為保叔塔。見明代朱國楨《涌幢小品》。另一傳說認為此塔是宋代成平(998~1003)年間一個名叫永保的僧人化緣所造,人們多稱永保為師叔,因此就稱此塔為保叔塔。見明代郎瑛《七修類稿》。⑤ 吳越:指江蘇南部和浙江東部一帶。因為這一帶在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屬于吳國和越國,故稱吳越。⑥ 村氓(meng):鄉(xiāng)村老百姓。氓,也寫作萌,即平民百姓。這里所說的“田夫野老,蠶婦村氓”,指男女老少的平民百姓。⑦ 貴恙(yang):敬辭,對于對方的疾病的客氣說法。①荼(tu)毒生靈:危害百姓。生靈,指平民百姓。②拿辦:捉拿法辦,加以懲處。③腹誹(fei):嘴里不講,內(nèi)心卻反對或批評。④羅漢:梵文Arhat(阿羅漢)的省稱。佛教中把斷絕了一切欲念,解脫了煩惱,受人敬仰的圣人叫羅漢。① 本文最初發(fā)表時,篇末有作者的附記說:“這篇東西,是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做的。今天孫伏園(魯迅的學生,曾任記者和編輯)來,我便將草稿給他看。他說,雷峰塔并非就是保叔塔。那么,大約是我記錯的了,然而我卻確乎早知道雷峰塔下并無白娘娘。現(xiàn)在既經(jīng)前記者先生指點,知道這一節(jié)并非得于所看之書,則當時何以知之,也就莫明其妙矣。特此聲明,并且更正。十一月三日。”
上一篇:《明代文學·張岱·西湖七月半》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四、小說·列異傳·談生宋定伯》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