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老子》·《老子》四章》原文、賞析、鑒賞
二十二章
曲則全〔2〕,枉則直〔3〕,洼則盈,敝則新〔4〕,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5〕。不自見,故明〔6〕;不自是,故彰〔7〕;不自伐〔8〕,故有功;不自矜〔9〕,故長〔10〕。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11〕,豈虛言哉〔12〕?誠全而歸之〔13〕。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14〕,其未兆易謀〔15〕,其脆易泮〔16〕,其微易散〔17〕。為之于未有〔18〕,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19〕,生于毫末〔20〕;九層之臺,起于累土〔2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俱之〔22〕?若使民常畏死〔23〕,而為奇者〔24〕,吾得執而殺之〔25〕,孰敢〔26〕?常有司殺者殺〔27〕。夫代司殺者殺〔28〕,是謂代大匠斲〔29〕。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30〕。
七十五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31〕,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32〕,是以難治。民之輕死〔33〕,以其上求生之厚〔34〕,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35〕,是賢于貴生〔36〕。
〔1〕《老子》,相傳為春秋末期思想家老聃(dan)所作。老聃,姓李名耳,字聃,后世奉為道教的創始人,奉本書為道教的經典著作,亦稱《道德經》,共八十一章,五千言。選文據《諸子集成》王弼注本。
〔2〕曲則全:能彎曲才能保全,不彎曲就會折斷。這里講的是老子處世待物的原則。下五句同。
〔3〕枉:委屈的意思。直:當作“申”,通“伸”,伸張。此句意為能忍受委曲才能得到成功。
〔4〕敝:破舊。
〔5〕圣人:指有最高修養的人。抱一:掌握“道”。一,指“道”,含有天象和人事總規律的意思。式:法,模范。
〔6〕“不自”二句:不看見自己,所以看得分明。
〔7〕彰:指名聲顯著。
〔8〕自伐:自我夸耀。
〔9〕自矜:自我驕滿。
〔10〕長(zhang):在上,指領導別人。
〔11〕古之所謂曲則全:“曲則全”可能是老子所引古代成語。
〔12〕虛言:空話,假話。
〔13〕“誠全”句:意思是實在能使人得到保全的結果。歸,結局。
〔14〕安:指事物處于穩定狀態時。易持:容易掌握。
〔15〕未兆:未見變化的征兆。易謀:容易想辦法處理。
〔16〕脆:脆弱。泮:通“判”,分割,破開。
〔17〕微:微細。散:使其解散。
〔18〕“為之”句:要在事物未發生之前加以處理。
〔19〕木:樹。
〔20〕毫末:毫毛的尖端,言極其微小,這里指極小的幼芽。
〔21〕累土:一筐土。累,據馬王堆帛書乙本作“蔂”,土筐。此句言九層的高臺起始于一筐土。舊解以“累”為堆積。
〔22〕奈何:怎么。懼之:使其恐懼。
〔23〕若使:如果。
〔24〕奇:邪,指犯上作亂之類的事。〔25〕吾:這里是借用執政者的口吻。
〔26〕孰:誰。
〔27〕司殺者:指天。老子認為天之主生、主殺是自然的、正常的。
〔28〕代司殺者殺:指執政者的殺人。代,代替。
〔29〕大匠:指技藝高超的木匠。斲(zhuo):砍木頭。
〔30〕希有:很少有。傷其手:是說砍傷自己的手。
〔31〕上:指君上。食稅:取稅、收稅的意思。
〔32〕有為:指執政者制度繁雜、法令苛刻等。
〔33〕輕死:把死看得很輕,指敢于冒死反抗等。
〔34〕生之厚:養生的物資太豐厚。
〔35〕無以生為:不以養生為事,即不貴生、厚養。
〔36〕賢于貴生:意思是比貴生、厚養的人更高明(因為可以免得激起下民的“輕死”反抗)。賢,善,好。
《老子》八十一章,相傳是春秋末年老聃(dan)所作(今本有戰國人增改的成分)。它是道家學派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之一,文約義豐,對后代有廣遠的影響。所選四章,第二十二章提出了兩種事物互相對立又互相轉化的思想,六十四章(有刪節)提出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和慎始、慎微的主張,兩章內容都含有樸素辯證法因素。第七十四、七十五兩章,反對一味用誅殺的手段鎮壓人民,反對執政者對資財過多占有,表現老子政治觀的一個方面。《老子》是哲學詩,內容為抽象的哲理,形式則比較整齊,時有排句,并且押韻;文字概括性強,含義精深,有不少警語和格言。
上一篇:《麗尼·鷹之歌》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清代文學·章太炎·《革命軍》序》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