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尼·鷹之歌》原文、賞析、鑒賞
麗 尼
黃昏是美麗的。我憶念著那南方的黃昏。
晚霞如同一片赤紅的落葉墜到鋪著黃塵的地上,斜陽之下的山岡變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南方是遙遠的;南方的黃昏是美麗的。
有一輪紅日沐浴著在大海之彼岸;在歡笑著的海水送著夕歸的漁船。
南方,遙遠而美麗的!
南方是有著榕樹的地方,榕樹永遠是垂著長須,如同一個老人安靜地站立,在夕暮之中作著冗長的低語,而將千百年的過去都埋在幻想里了。
晚天是赤紅的,公園如同一個廢墟。鷹在赤紅的天空之中盤旋,作出短促而悠遠的歌唱,嘹唳地,清脆地。
鷹是我所愛的。它有著兩個強健的翅膀。
鷹的歌聲是嘹唳而清脆的,如同一個巨人底口在遠天吹出了口哨。而當這口哨一響著的時候,我就忘卻我底憂愁而感覺興奮了。
我有過一個憂愁的故事。每一個年青的人都會有一個憂愁的故事。
南方是有著太陽和熱和火焰的地方。而且,那時,我比現(xiàn)在年青。
那些年頭!啊,那是熱情的年頭!我們之中,像我們這樣大的年紀的人,在那樣的年代,誰不曾有過熱情的如同火焰一般的生活?誰不曾愿意把生命當作一把柴薪,來加強這正在燃燒的火焰?有一團火焰給人們點燃了,那么美麗地發(fā)著光輝,吸引著我們,使我們拋棄了一切其他的希望與幻想,而專一地投身到這火焰中來。
然而,希望,它有時比火星還容易熄滅。對于一個年青人,只須一個剎那,一整個世界就會從光明變成了黑暗。
我們曾經說過:“在火焰之中鍛煉著自己”;我們曾經感覺過一切舊的渣滓都會被鏟除,而由廢墟之中會生長出新的生命,而且相信這一切都是不久就會成就的。
然而,當火焰苦悶地窒息于潮濕的柴草,只有濃煙可以見到的時候,一剎那間,一整個世界就變成黑暗了。
我坐在已經成了廢墟的公園看著赤紅的晚霞,聽著嘹唳而清脆的鷹歌,然而我卻如同一個沒有路走的孩子,凄然地流下眼淚來了。
“一整個世界變成了黑暗;新的希望是一個艱難的生產。”
鷹在天空之中飛翔著了,伸展著兩個翅膀,傾側著,回旋著,作出了短促而悠遠的歌聲,如同一個信號。我凝望著鷹,想從它底歌聲里聽出一個珍貴的消息。
“你凝望著鷹么?”她問。
“是的,我望著鷹。”我回答。
她是我底同伴,是我三年來的一個伴侶。
“鷹真好,”她沉思地說了;“你可愛鷹?”
“我愛鷹的。”
“鷹是可愛的。鷹有兩個強健的翅膀,會飛,飛得高,飛得遠,能在黎明里飛,也能在黑夜里飛。你知道鷹是怎樣在黑夜里飛的么?是像這樣飛的,你瞧,”說著,她展開了兩只修長的手臂,旋舞一般地飛著了,是飛得那么天真,飛得那么熱情,使她底臉面也現(xiàn)出了夕陽一般的霞彩。
我歡樂地笑了,而感覺了興奮。
然而,有一次夜晚,這年青的鷹飛了出去就沒有再看見她飛了回來。一個月以后,在一個黎明,我在那已經成了廢墟的公園之中發(fā)現(xiàn)了她底被六個槍彈貫穿了的身體,如同一只被獵人從赤紅的天空擊落了下來的鷹雛,披散了毛發(fā)在那里躺著了。那正是她為我展開了手臂而熱情地飛過的一塊地方。
我忘卻了憂愁,而變得在黑暗里感覺興奮了。
南方是遙遠的,但我憶念著那南方的黃昏。
南方是有著鷹歌唱的地方,那嘹唳而清脆的歌聲是會使我忘卻憂愁而感覺奮興的。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
在20世紀30年代初,濃重的夜幕籠罩著中國,年輕的麗尼以洋溢詩意的散文,用低徊憂郁的筆調,抒寫個人憂愁、凄傷的衷曲,傾吐了那個希望變?yōu)槭饷髯優(yōu)楹诎档哪甏镞M步知識青年的痛苦心聲。他逐漸發(fā)現(xiàn)黑暗中也燃燒著愈來愈旺的斗爭火焰,陰云集聚正醞釀著雷霆風暴。于是,他面向現(xiàn)實和人生,抒寫自己由此而感到的振奮,并開始在他的抒情散文里增加了敘事的因素,描述舊世界的一些凄慘的、激動人心的故事,發(fā)出他對舊世界的控訴,對光明和斗爭的禮贊。《鷹之歌》就是這樣的一篇作品,它描述一個女友因為要做舊世界的叛逆者而被異常殘酷地殺害,他歌唱對舊世界的反抗和革命。
麗尼是俄羅斯文學翻譯家,《鷹之歌》不能不使我們想起高爾基的同題散文詩。在高爾基的這一名作里,鷹的形象是追求自由、追求光明,勇敢、堅強的革命者驕傲的象征。麗尼借用這個象征形象,贊頌中國30年代的革命者。南方,是革命火焰燃燒的地方。文章首先描繪南方美麗的黃昏,構成一幅色彩濃重、情調悲壯的動人畫面,鷹在那赤紅的天空盤旋,抒發(fā)了對鷹的禮贊。第二段作者講述南方有著“火焰的地方”有過許多年輕人的“一個憂愁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實際內容就是許多青年投奔南方參加第一次國內大革命,但蔣介石背叛了革命,一夜之間光明變成黑暗,希望變成失望。作者的描寫是含蓄的、隱晦的。第三段寫現(xiàn)實中的斗爭仍在繼續(xù),描繪一個女戰(zhàn)士的性格和犧牲。作者對振翅高飛的鷹的贊頌,特別突出“能在黎明里飛,也能在黑夜里飛”的勇敢無畏精神,為英雄的女戰(zhàn)士唱出贊歌。最后一段抒寫作者所受的鼓舞以及對南方革命根據(jù)地和革命隊伍的向往。
麗尼的散文大多近似散文詩,抒情濃郁,構造意境和情調;語言優(yōu)美而清新。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化圍剿之下,他不得不采用象征手法,并寫得含蓄隱晦。
上一篇:《四、小說·搜神記·韓憑妻》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先秦文學·《老子》·《老子》四章》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