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林覺民·與妻書》原文、賞析、鑒賞
意映卿卿如晤〔2〕: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 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3〕,又恐汝不察吾衷〔4〕,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5〕。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6〕?司馬青衫〔7〕,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8〕。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馀,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汝其勿悲〔10〕!
汝憶否? 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死。”汝初聞言而怒,后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11〕?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屋,為吾與汝以棲之所。 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12〕,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俺映;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 何情不訴? 及今思之,空馀淚痕。 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妾愿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馀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13〕,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初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14〕。
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15〕,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馀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16〕,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17〕,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18〕,汝不必以勿侶悲〔19〕。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20〕,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模擬得之〔21〕。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得我乎!一慟!
辛未三月念六四鼓〔22〕,意洞手書。
家中諸母皆通文〔23〕,有不解處,望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1〕這是林覺民在廣州起義前寫給妻子的一封信,又稱“絕筆書”。三天后被捕遇害。林覺民(公元1886~1911),字意洞,號抖飛,福建閩侯(今福州市)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十四歲進高等學堂,受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畢業后留學日本,攻讀文學、哲學,并參加民主革命活動。 1911年春從日本回國,同年四月參加廣州起義,不幸受傷被捕,英勇就義,時年25歲。
〔2〕意映:林覺民的夫人姓陳名意映。卿卿:夫妻間的愛稱。如晤:舊時書信中常用的套語,意為如見面。
〔3〕竟書:寫完。 意終了。
〔4〕衷:內心。
〔5〕就死:赴死,此指犧牲。
〔6〕彀:通“夠”。
〔7〕司馬青衫: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后人常用司馬青衫表示極度感傷。
〔8〕太上之忘情:像圣人那樣不為情感所動。 太上,指境界極高的圣人。
〔9〕“老吾老”兩句:語自《孟子 ·梁惠王上》,意謂尊敬自己的老人,推廣到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孩子。第一個“老”字和“幼”字都作動詞。
〔10〕其:表示勸告,意為一定。
〔11〕卒:終于。
〔12〕望日:農歷的每月十五日。
〔13〕有身:懷孕。
〔14〕寸管:毛筆的代稱。
〔15〕眼成穿:望眼欲穿。骨化石:古代傳說,一女子丈夫外出未歸,她天天登山盼望,久之化為一石,人稱“望夫石”。
〔16〕依新:林覺民的長子。
〔17〕心電感應有道:是一種不科學的說法,認為人死后能與生人的靈魂交相感應。
〔18〕旁:同“傍”。
〔19〕勿:沒有。
〔20〕巾:寫此信所用的白布。
〔21〕模擬:想象。
〔22〕辛未:應為辛亥,當是作者筆誤。念六:即二十六。
〔23〕諸母:母輩,伯叔母等。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絕筆書”。在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敘寫自己對妻子的深厚情意,反復曉諭個人幸福與祖國命運的關系,讓她理解自己勇于赴死的原因,表現出一個革命志士為“天下人謀永福”而不惜自我犧牲的博大胸懷。這封淚水和著墨汁寫下的絕筆書,以飽含溫情的筆調描敘昔日夫妻相親相愛的情景,于細膩而又真摯的情愛描寫中,間以說理,情理交融,自有一種蕩氣回腸的感染力量。
上一篇:《夏衍·上海屋檐下(節選)》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周作人·烏篷船》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