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盤馬彎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盤馬彎弓:pán mǎ wān gōng
詞源:唐·韓愈《雉帶箭》詩:“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沒。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詞由:唐德宗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著名古文家韓愈在徐州武寧軍節度使張建封幕中,不久當了個節度推官。有一次, 他跟隨張建封外出打獵, 并寫下了當時獵場的情景。詩篇的大意是: 原野上獵火熊熊燃燒, 四周圍一片靜悄悄, 打獵的人們屏氣靜息, 注視著獵物。一只野雞被獵火趕出了草木叢, 一見獵鷹, 嚇得急忙又躲了起來。這位張建封將軍為了顯示自己射箭的神功巧技, 他騎馬盤旋不進, 弓箭引而不發, 正在審情度勢, 選擇最好的射獵時機。那時, 火越燒野雉藏躲的地方越窄了, 圍獵的人也越來越集中, 野雉想繼續竄伏已不可能, 這時, 張將軍從容地引滿弓大發, 只聽‘嗖’的一聲, 野雉應聲而倒。將軍笑了, 眾隨從也都上前表示祝賀。
詞義: 騎著馬盤旋著, 弓拉彎著。形容作好了射箭姿態, 后比喻作好了殺敵的種種準備。還比喻故作驚人的架勢, 但并不立即行動。
書證: 陳毅《失題》詩:“彎弓盤馬故不發, 只緣擒賊要擒王。”
上一篇:成語《百廢待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