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丹麥]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鑒賞
[丹麥]安徒生
天氣冷得可怕。正下著雪,夜幕開始垂下。這是一年最后的一夜——新年的前夕。在這樣的寒冷和黑暗中,一個光頭赤腳的窮苦小女孩正在街上走著。是的,她離開家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那又有什么用呢?那雙拖鞋是那么的大,以前一直是她媽媽穿著的。在她匆忙穿過大街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闖過來,嚇得她把鞋跑落了。一只鞋她怎樣也找不到,另一只又被一個男孩子撿起來搶跑了。他還說,等他將來有了孩子的時候,他可以把它當做一個搖籃用。
現在小姑娘只好赤著一雙小腳走路了。這雙腳已經凍得又紅又青了。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盒,她手里還拿著一束火柴。這一整天誰也沒有向她買過一根,誰也沒有給她一個銅板。
可憐的小姑娘!她又餓又凍,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這真是一幅悲慘的畫面。雪花落在她金黃的長頭發上——這頭發卷曲地散在肩上,看起來非常美麗。不過她并沒有想到自己的美。所有的窗子都射出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肉①的香味,因為今天是除夕。是的,她在想今天是除夕。
她在兩座房子——一座比另一座更向街心伸出一點——的一個墻角里坐下來,縮做一團。她把她的一雙小腳也縮進了圍裙,不過她感到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去,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沒有賺到一個銅板。她的父親一定會打她,而且家里也是很冷的。他們什么也沒有,房子破得只有一個屋頂,風可以吹進來,雖然最大的裂口已經用草和破布堵起來了。
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唉!哪怕一根小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只要她抽出一根來,在墻上擦一下,就可以暖一暖手!終于她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來了!當她把手覆在上面的時候,它便變成了一朵溫暖的、光明的火焰,像一根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美麗的微光!小姑娘覺得自己像坐在一個有發亮的黃銅圓捏手和爐身的鐵火爐旁邊一樣。火燒得多么旺,多么溫暖,多么美好!咳,這是怎么一回事呀?小姑娘剛剛伸出她的一雙腳,打算暖一下,火焰忽然熄滅了!火爐也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光來了。墻上有那塊被火光照著的地方,現在忽然變得透明,像一片薄紗,她可以看到房間里的東西:桌子上鋪著雪白的臺布,上面放著精致的碗盤,還有填滿了梅子和蘋果的冒著香氣的烤鵝。更美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出來,背上插著刀叉,蹣跚地在地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姑娘走來。這時火柴熄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現在她是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這株樹比她上次圣誕節時,透過一家富商家玻璃門里看到的一株還要大,還要美。它的綠枝上燃著幾千支蠟燭;一些跟商店櫥窗里陳列的畫一樣美麗的彩色圖畫在向她眨眼。小姑娘把她的兩只手伸過去。可是火柴熄滅了。圣誕樹的燭光越升越高。她看到它們變成了明亮的星星。這些星星有一顆落下來,在天上劃出了一道長長的紅光。
“現在又有一個什么人死去了②,”小姑娘說,因為她的老祖母——她是唯一對她好的人,但是現在已經死了——曾經說過,天上落下一顆星,地上就有一個靈魂升到上帝那兒去。
她在墻上又擦了一根火柴。火柴把四周都照亮了,在這亮光中老祖母出現了。她顯得那么光明,那么溫柔,那么和藹。
“奶奶!”小姑娘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這火柴一滅掉,你就會不見的,你就會像那個溫暖的火爐,那只美麗的烤鵝,那棵幸福的圣誕樹一樣不見了!”
于是她急忙把一束剩下的火柴都擦亮了,因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這些火柴發出強烈的光芒,照得比大白天還要明亮。祖母顯得特別美麗和高大。她把小姑娘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兩人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既沒有寒冷,也沒有饑餓,也沒有憂愁的地方——她們是跟上帝在一起。
新年寒冷的清晨,這個小姑娘卻坐在一個墻角里,她的雙頰通紅,嘴唇帶著微笑,她已經死了——在除夕夜里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著她小小的尸體!她坐在那兒,手里還捏著火柴——其中有一束差不多都燒光了。
“她想給自己暖一下身子,”人們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是多么快樂地跟著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
(葉君健譯)
注釋:
① 在丹麥,烤鵝肉是圣誕節和除夕晚餐中的一道主菜。
② 北歐人迷信世界上有一個人,天上便有一顆星。一顆星的隕落象征一個人的死亡。
安徒生是全世界孩子和父母最好的朋友。他生活在寒冷的北歐。他所有的故事都和他寒冷的故鄉有關。但他所有的故事其實都不是寒冷的。他在寒冷嚴酷的北歐背景上捧出的是一顆充滿仁愛的火熱的心。這顆心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那根火柴擦出的火花一樣,美麗燦爛。安徒生能把人世間最沉重的憂傷寫得甜蜜溫馨。他是那么地不忍心去傷害每個孩子的心。
《賣火柴的小女孩》寫的是一個已經遠離我們時代的一個可憐的小女孩的故事。她美麗而悲慘的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它的悲慘首先在于這個孤獨的女孩的故事竟然發生在萬家燈火,最充滿人間溫情的新年前夕。在這個最需要親人溫情的日子里,一切的悲慘都那么沉重地降落到了這個小小女孩的身上:風雪嚴寒毫不留情地壓迫著她,一雙媽媽穿過的大拖鞋,一只跑落了,另一只被一個小男孩搶跑了。要命的是,她是賣火柴的,可是整天沒有賣掉過一根,所以她也沒有一分錢。于是,我們不但在眼睛里看到大自然風雪彌漫肆虐的寒冷,更在心靈上感覺到了和冬季一樣的人世和人心的寒意。這賣火柴的小女孩又怎么能不在生理上又餓又凍,不在心理上哆哆嗦嗦呢!更大的悲慘則在于,除夕夜所有的窗子射出的光,烤鵝肉的香味都在提示她、誘惑她:今天是除夕。而在這個除夕,她只有一個很破很破、很冷很冷的家,一個不敢回去的家。因而,當所有小朋友在家里享受除夕歡樂的時候,這個小女孩實際上已經沒有了真正能讓自己依靠的一個物質和精神上的家。
但是這小女孩兒就像安徒生一樣,在人生困苦的顛簸中,哪怕赤著雙腳走過雪地,依然在幻想著人生的美好,眷戀著自己想象的動人色彩和幸福。在唯一能替她驅散一點寒冷的火柴燃起的火花中,升騰起了她的全部向往和憧憬。在小女孩悲慘的境遇中,還有什么能比幻想更有力量支撐她小小的生命呢!
觸景生情。因為在除夕,她每燃起一根火柴暖和自己凍僵的小手,都會想到除夕夜那些自己最向往的東西和情景。
偉大的安徒生在描寫小女孩的幻想和向往時,用了人世間最美麗最動人的筆觸:那幻覺中的小火爐有著發亮的黃銅圓捏手,那烤鵝插著刀叉滿身香氣蹣跚地從盤子里向她走來,那圣誕樹的綠枝上插著幾千支蠟燭,美麗的彩圖向她眨著眼睛。而且這所有的美麗在安徒生筆下,在小女孩心中一步步地向上升華著,越來越強烈地激起了小女孩的依戀之情。在這些美麗的幻想之后,小女孩進入了自己對情感的最美麗最甜蜜也是最憂傷的幻想。她看到了自己慈祥而高大的老祖母。她整個身體和心靈都依偎籠罩在奶奶的光明、溫暖、和藹之中。在這里,安徒生把近乎絕望的憂傷寫得如此的甜蜜、如此的透明,甚至到了一種無比輝煌偉大的境界。當全部火柴燃出比大白天還要明亮的強烈光芒時,老祖母摟起小女孩。在光明和快樂中,一起飛到一個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憂傷的地方。
在這里,憂傷越甜蜜就越沉重,越燦爛就越刻骨銘心。越甜蜜越燦爛的憂傷,一旦徹底破滅,也就越悲慘。當小女孩雙頰通紅,嘴角帶著微笑,懷著曾經在火柴微弱的光芒中看到的那么多美麗的東西,凍死在新年墻角的陽光里的時候,我們將會永遠想想她那頭美麗金黃、卷曲披在肩頭的長發。
安徒生讓我們每一個讀者,在看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后,能在心的深處產生一種對窮人和可憐人的高貴的愛和仁慈,確立一種廣闊的人道主義的胸懷。安徒生自己是這樣的人,也希望他的讀者成為這樣的人。
《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藝術上非常單純,幾乎沒有任何多余的筆墨。有點像舞臺上的追光,始終把光圈聚焦在小女孩的身上,緊隨著她的悲慘命運。它是結結實實的寫實主義,抓住了小女孩最有代表性的行為動作擦火柴。隨著火柴光芒的一起一滅,推進著故事的發展。它又是充滿著激情的浪漫主義。小女孩在火光中的想象瑰麗而溫暖。小女孩的一生是在與奶奶見面這一最幸福最動人的時刻結束的。而且發生在新一年太陽升起的時候,因而她的悲劇性命運顯得特別沉重而殘酷。而在這背后,搏動著安徒生永遠熱烈的心跳。
(毛時安)
上一篇:外國童話《[丹麥]安徒生·鐘聲》鑒賞
下一篇:外國童話《[美國]喬爾·錢德勒·哈里斯·焦油娃娃》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