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
“芻”是會意字。甲骨文從艸,從手,會以手取草之意。金文大致相同。小篆的形體承接金文,但有所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芻”。漢字簡化后寫作“芻”。
《說文·艸部》:“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芻,割下的草。像包著捆著草的樣子。)
“芻”的本義為以手取草。引申指割草。如《左傳·昭公六年》:“禁芻牧采樵。”
喂牲口的草也叫“芻”。如《莊子·列御寇》:“(牛)食以芻菽。”正因為喂牛的草叫“芻”,所以牛羊的回嚼就叫“反芻”。
“芻”又引申指淺陋、鄙俗。如“芻言”,指草野之人的言論,后用以比喻淺陋的言論。也用作謙詞,指自己的言論。
上一篇:《決》字義,《決》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決》
下一篇:《刑》字義,《刑》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