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的解釋|郡的意思|“郡”字的基本解釋
郡字右邊是個耳刀。右耳刀實際上是一個邑字作為偏旁的變形,這是它的形旁。凡是形旁為右耳刀的字,它的本義都和人口聚居地有關。左邊的君字是個聲旁,表明這個字的讀音。這是一個形聲字。漢代學者劉熙在《釋名》一書中說:“郡,群也。人所群聚也。”
郡是一個行政區域的名稱。遠在春秋末期,就有許多諸侯國在邊境地區設郡,只不過那時的郡比縣要小。《說文解字》說:“周禮,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意思是,天子所轄的地區方圓千里,分為一百個縣,每個縣下面管轄四個郡。所以《左傳·哀公二年》說,如果戰勝敵人,立有戰功,上大夫可以擔任縣官,下大夫可以擔任郡官。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以后,接受了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三十六個郡,每個郡下面又分為若干縣,從此,一反先秦時期的縣大郡小,而成為郡大縣小。到秦朝末年,郡已經增加到四十多個,統轄著全國一千多個縣。
郡的長官叫郡守,因為最早的郡都設在邊境地區,郡的長官也都是武官,負有守衛邊疆的責任,所以稱郡守。這個名稱一直延續到漢景帝時代,才改名為太守。因為太守是地方最高行政長官,所以歷來受到皇帝的重視。每當選擇太守,皇帝必親自接見,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
郡尉官職是由秦朝開始設置的,它的職責是輔佐郡守,并掌管全郡的軍事,到漢景帝時改稱都尉。
漢武帝時期,在郡的上面又設立了十三個州,州的長官叫刺史。不過當時的州,還不是地方行政組織,只是一個監察單位。到三國時期,州已經成為一個凌駕于郡之上的地方行政組織,不再是監察機構。到魏晉以后,由于州的數量大大增加,一個州只能統轄一兩個郡,州與郡幾乎相等,機構重疊,行政十分不便。到隋朝,郡的名稱就被廢棄了,而由州取代了郡。
漢朝初年,錯誤地接受了秦朝滅亡的教訓,以為秦朝的滅亡是由于實行了郡縣制的結果。于是實行了一國兩制,一部分地區實行郡縣制,各級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命;另一部分地區實行分封制,稱為諸侯國,由分封的諸侯王統治。到漢景帝時期,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吳楚七國之亂,由此證明了分封制的不可取。平息叛亂之后,諸侯王的權利被大大削弱,諸侯國的上、中級官吏均由中央政府來任免,諸侯國的長官稱為國相,諸侯王只是名義上的元首。因為郡和國雖然名稱不同,實際地位是一樣的,所以郡國經常連在一起稱呼。
從魏晉到隋唐時期,人們特別講究郡望。所謂郡望就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某地的為當地所仰望的大家族。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本來是河陽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孟縣人。可是人們卻稱他為昌黎先生,昌黎就是現在的遼寧省義縣,因為韓姓是昌黎的大家族,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正宗,而生活在其他地區的韓姓則不是正宗。稱呼別人的郡望是對人的一種尊敬。不是望族的被稱作庶族或寒門。望族和寒門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它們之間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平起平坐。
在古代,天子之女稱為公主,王侯之女稱為郡主,郡主的丈夫也被稱作郡馬。
上一篇:趨的解釋|趨的意思|“趨”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醋的解釋|醋的意思|“醋”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