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
“踐”是形聲兼會意字。甲骨文從彳,從戈,會負戈以行之意。小篆從足,戔聲。戔兼表相殘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踐”。漢字簡化后寫作“踐”。
《說文·足部》:“踐,履也。從足,戔聲。”(踐,踩踏。從足,戔聲。)
“踐”的本義為踩、踐踏。如《詩經·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大意是說,路邊那叢生的蘆葦,牛羊不要踩傷踏毀。
引申為登臨、依憑。如賈誼《過秦論》:“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意思就是,依憑華山作為城墻,就著黃河作為護城河。
又引申為登上、承襲。如《孟子·萬章上》:“夫然后之中國,踐天子位焉。”
又可以引申為履行、實行。如“踐約”,指履行事先約定的事情(多指約會)。
上一篇:《跖》字義,《跖》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跖》
下一篇:《躬》字義,《躬》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