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
“蜀”是象形字。甲骨文像蠶蠢蠢蠕動的樣子,頭部(即“目”)顯得非常突出,下面是卷曲的身體。金文已經不大像蠶的形象,便另加“蟲”以示意。隸變后楷書寫作“蜀”。
《說文·蟲部》:“蜀,葵中蠶也。從蟲,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蜀,桑木中形狀像蠶一樣的害蟲。由蟲會意,上面的“目”像蜀蟲的頭,中間的像它的體形蜎蜎屈曲的樣子。《詩經》說:“身軀蜎蜎屈曲的是蜀蟲。”)
“蜀”的本義為蠶。泛指蛾、蝶類的幼蟲。又用作朝代名:一指三國時期的蜀國,二指五代十國時期的前蜀,三指五代十國時期的后蜀。
今為四川省的別稱。
上一篇:《蟲》字義,《蟲》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蟲》
下一篇:《蟬》字義,《蟬》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