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
“昧”是形聲兼會意字。金文從日,未聲,未兼表繁茂蔽日之意。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昧”。
《說文·日部》:“昧,昧爽,旦明也。從日,未聲。一曰:暗也。”(昧,昧爽,將明之際。從日,未聲。另一義說:昧是昏暗。)
“昧”的本義為天接近明而尚未明。如《尚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引申指心中不明、昏惑。如“愚昧”、“蒙昧”。又引申指愚蠢、糊涂。如“愚昧”。
“昧”作動詞時,表示違背。如“昧心”。
還表示冒著、冒犯。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丞相臣斯昧死言。”
昧
“昧”是形聲兼會意字。金文從日,未聲,未兼表繁茂蔽日之意。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昧”。
《說文·日部》:“昧,昧爽,旦明也。從日,未聲。一曰:暗也。”(昧,昧爽,將明之際。從日,未聲。另一義說:昧是昏暗。)
“昧”的本義為天接近明而尚未明。如《尚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引申指心中不明、昏惑。如“愚昧”、“蒙昧”。又引申指愚蠢、糊涂。如“愚昧”。
“昧”作動詞時,表示違背。如“昧心”。
還表示冒著、冒犯。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丞相臣斯昧死言。”
上一篇:《明》字義,《明》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明》
下一篇:《暉》字義,《暉》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