瘠
“瘠”是會意兼形聲字。從疒,從朿(木刺),會病得骨瘦如柴之意,朿兼表聲。小篆改為從肉,從脊,脊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膌”。漢字簡化后寫作“瘠”。
《說文·肉部》:“膌,瘦也。從肉,脊聲。”(膌,就是瘦。從肉,脊聲。)
“瘠”的本義為身體瘦弱。如《左傳·襄公二十一》:“瘠則甚矣,而血氣末動。”意思是,瘦是瘦到極點了,但是血氣沒有變。
由人瘦引申為土質(zhì)瘠薄、不肥沃。如“貧瘠”。土質(zhì)薄則不容易豐收,人民就會貧困,故又引申指貧困。如《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夫民殷國弱,民瘠國強者,未之有也。”意思是,沒有人民生活殷實而國家積弱的,也沒有人民貧困而國家強盛的。
上一篇:《痛》字義,《痛》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痛》
下一篇:《皂》字義,《皂》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