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是”是會意字。金文從日,從正,其中短豎象征端直,會日中端直之意。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昰”與“是”。如今規范化,以“是”為正體。
《說文·是部》:“昰,直也。從日、正。凡昰之屬皆從昰。”(昰,正直。由日、正會意。大凡昰的部屬都從昰。)
“是”的本義為正、不偏斜。如《易·未濟》:“濡其首,有孚失是。”
引申指對的、正確的。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作代詞,表示此、這。如《論語·八佾》:“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作關系詞時,表示肯定判斷。如《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
上一篇:《敦》字義,《敦》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敦》
下一篇:《顯》字義,《顯》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