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
“渾”是形聲兼會意字。小篆從水,軍聲,軍兼表像軍行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渾”。漢字簡化后寫作“渾”。
《說文·水部》:“渾,混流聲也。從水,軍聲。一曰:洿下皃。”(渾,盛大水流的聲音。從水,軍聲。另一義:污濁低下的樣子。)
“渾”的本義為大水涌流之聲。如《法言·問神》:“圣人之辭,渾渾若川。”水奔流則水勢大,故又引申指大。如“渾浩”、“雄渾”。又引申指混濁。如《列子·天瑞》:“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未相離也。”
又引申指混同、合而為一。如《淮南子·原道訓》:“大渾而為一,棄累而無根。”又指未加工的。如《世說新語·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
用作副詞,指全、整個。如李白《少年行》其三:“少年游俠好經過,渾身裝束皆綺羅。”又引申指簡直、幾乎。如杜甫《春望》:“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又引申指仍、還。如杜甫《十六夜玩月》:“巴童渾不寐,半夜有行舟。”
上一篇:《派》字義,《派》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派》
下一篇:《涂》字義,《涂》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