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

“膏”是形聲兼會意字。甲骨文從月(肉),高聲,高兼表高厚之意。小篆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膏”。
《說文·肉部》:“膏,肥也。從肉,高聲。”(膏,肥。從肉,高聲。)
“膏”的本義為脂肪、油脂。人們常以“膏粱”指代名門望族,這里的“膏”其實指的是肥肉、油脂。引申指濃稠的糊狀物。如“藥膏”。油脂有滋潤的作用,故又引申指滋潤。如《詩經·曹風·下泉》:“芃芃(pénɡ)黍苗,陰雨膏之。”進而引申指肥沃。如“膏土”、“膏田”。
人們常說“病入膏肓”,以表示病勢極重,無法醫治。這里的“膏”在古代醫學上是指心尖脂肪,而“肓”則指心臟與隔膜之間。
上一篇:《育》字義,《育》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育》
下一篇:《臧》字義,《臧》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