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

“底”是形聲兼會(huì)意字。小篆從廣,氐聲,氐兼表向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底”。
《說文·廣部》:“底,山居也。一曰:下也。從廣,氐聲。”(底,止息、居住的地方。另一義說:底是下面。從廣,氐聲。)
“底”的本義為止住、停滯不通。如《左傳·昭公元年》:“于是乎節(jié)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
用作名詞,引申指最下面、底端。如《列子·湯問》:“有大壑焉,實(shí)惟無底之谷。”由最下面又引申為下層、下面。如“底下人”。
又引申指基礎(chǔ)。如“底子”。還引申指底細(xì)、內(nèi)情。
上一篇:《庫(kù)》字義,《庫(kù)》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庫(kù)》
下一篇:《延》字義,《延》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