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六年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集體創作,賀敬之、丁毅執筆的《白毛女》,是我國新歌劇創作的優秀代表,為我國民族新歌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石。它創造的我國現代歌劇歷史上第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喜兒,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巨大的教育作用,有著極強的感染力量。
喜兒是一個孤苦無依的佃戶女兒,劇作用“血和淚”的文字寫出了她在舊社會由人變成“鬼”的屈辱經歷,概括了她在嚴酷的階級斗爭現實的錘擊下所形成的強烈反抗性、頑強的求生意志和堅定的復仇愿望。
她三歲死了娘,跟著老爹“風里來,雨里走”,租種財主黃世仁的六畝地,飽嘗了人間的酸辛。她猶如山野中的小花,熱情活潑,天真無邪,即便經受著風吹霜打,頑強的生命力卻讓她并不輕易地忘卻生活,忘卻她已滿十七歲的青春。除夕晚上,她幾乎已沒有她那個年紀一般女孩子的夢想,早熟的生活經驗和貧苦人家孩子對父輩特有的體諒,使她僅僅企盼年關躲債的父親能平安歸來。所以,父親給她帶回來的兩尺紅頭繩,使她羞澀又撒嬌地唱了起來,跟爹爹貼門神時又顯得格外的歡快。
但是,世運卻像狼一樣狠,很快掃盡她難得的歡容,一下子把她投入苦難的深淵。地主黃世仁在大年初一逼死了她的父親,把她搶進了黃家。在黃家的生活是“口含黃連過日月”, “一天到晚受折磨”,她幾乎像她父親一樣,含淚忍受著非人的摧殘和苛酷的虐待,可是她畢竟年輕,也少了父親那一層束縛,不時會向不公平的現實質問: “為什么窮人這樣苦啊?為什么富人這樣狠?”在黃家這個虎狼一樣的環境中,她的稚弱和無依使她失卻了衛護自己的力量,當她被黃世仁奸污后,生的意志確乎被反抗的意念全部壓倒。不屈從于凌辱,以死進行控訴,曾是她父親的出路,窮人在那個時代,出路也是世襲的了。劇作審慎地處理了喜兒自殺這一細節,僅僅讓它在喜兒的思緒中閃現,而終于沒有在人物的實際生活中出現。喜兒有自殺的念頭,表現了她的命運聯系著父輩,一種深長的被壓迫的歷史感可以說明舊社會窮苦農民的真實生存境遇,同時也表現了喜兒作為一個窮苦農民女兒的反抗性,她在精神上的力量。而喜兒最終沒有自殺,自然有張二嬸和其他人的幫助,但更重要的是喜兒的性格和生活道路尚未完成。父親臨死留下了“哪里走?哪里逃?哪里有我的路一條”?——老一輩的窮苦農民在他們的時代沒有找到答案屈死了,而新一代的窮苦農民,行將沐浴東方的曙色,他們會通過執著的奮斗走上翻身解放的光明大道。
喜兒終于沒有走父親的道路。 “我就是再沒有能耐,也不像我爹似的了。殺雞雞還能蹬打他幾下子哪。哪怕有一天再把刀架在我脖子上吧,我也要一口咬他一個血印”。這就是她同父親不同的選擇,離開了奴隸的性格,開始用自己的奮斗去回答父親留下的那個問題。含淚忍受磨難已不再屬于喜兒了,她調整著自己的力量,走向堅強,走向抗爭! “你們黃家沒有好人!你們輩輩代代男男女女沒有一個是好人,你們偷人養漢!”一個“低頭過日月”的佃戶女兒敢于抬起頭,敢于正氣凜然怒斥黃世仁了。最后,她拚力逃出了黃家的虎狼窩,強烈的求生欲望與刻骨的階級仇恨緊緊地被扭結在一起,復仇的烈焰燃燒著她——“我向前走,不回頭”,“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窩;舀不干的水,撲不滅的火! 我不死,我要活,我要報仇,我要活!”
逃出黃家的虎狼窩,喜兒走進了天然的虎狼窩,整整三年“不見太陽不見人,吃生吃冷吃供獻,不像鬼來不像人”的非人處境,使喜兒成為傳奇式的復仇女神。她明白面前非人的生活折磨的源頭,更不忘自己反抗和報仇的意志?!拔揖褪巧缴系拇髽?,野地的火!”一旦在奶奶廟發現仇人,就怒火中燒,直撲過去。
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這本是我國文學藝術作品中許多受盡磨難的反抗婦女形象很有特色的精神性格,她們的命運深深地震撼著世代讀者和觀眾的心靈。《白毛女》的作者繼承這一民族傳統,又將自己的女主人公安置在“將死方生”的時代背景下。喜兒即便在山洞中生活了三年,一個姣好的農家少女變成非人非鬼的白毛女,她的心中卻始終燃燒著趙大叔曾給她講的“紅軍還會回來的”希望之火。歌劇所表現的是: 光憑喜兒個人的反抗,并不能改變自己的悲劇命運,也無法推翻黃世仁之流的反動統治。只有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革命,才能把被“逼成鬼的喜兒”變成人。喜兒身上凝集著民族傳統反抗邪惡的生活理想,同時也掩映著新的時代的光彩。她是一個悲劇形象,同時也是一個喜劇形象,她從悲劇走向喜劇,表現了歷史的嚴正的邏輯力量。
一個無依無靠的農家少女,在飽受了人間的摧殘之后,在虎狼成群的荒山野嶺間頑強地支撐著生命,竟達三年之久;正是這種非人的折磨用其極其殘酷的方式鑄塑了她的生存意志,以及無法摧折的復仇信念;后又經由新時代生活的力量,使她最終報了仇,雪了恨,并且獲得了輝煌的生命意義?!栋酌酚弥鴤髌媸降臉嫾苊钄⒅@位女主人公,尤其她在山洞中的三年生活,帶著濃重的浪漫主義的氣息。磅礴的生存欲念,撲不滅澆不息的復仇理想給這種浪漫主義的氣息輸入了異常悲壯的特征。民族的傳奇和民族新生活的詩情,使喜兒的形象既奇特,又洋溢著比實際生活更典型的真實性。
上一篇:《唐寅》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夏金桂》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