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仁,元代前期雜劇作家鄭廷玉創(chuàng)作《看錢奴》雜劇中的主人公。
這是一個假仁假義、虛偽狡詐、貪婪吝嗇、為富不仁的“看錢奴”、“慳吝鬼”。
賈仁是曹州人,原本是“窮賈兒”。幼喪父母,別無親眷, 獨自為生。他家貧如洗,且不會營生,白天為人挑土筑墻,和泥托坯, 擔水運漿,以做坌工維持生計。晚來在瓦窯中安身,艱難度日, “燒地眠,炙地臥,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頓無晚頓”。他歆羨富貴,為之晨思暮想。為了富貴,他到東岳廟殿前訴說許愿,怨天尤人。東岳靈派侯體念“上帝好生之德,權且與他些福力”。果然,窮賈兒一夜之間成了富翁。
他將挖墻挖出的銀兩蓋起房廊、屋舍、解典庫,粉房、磨房、油房、酒房, “做的生意如水似長將起來”,故此“做下潑天似家業(yè)”。 “窮賈兒”突然間成了“賈員外”。
雖是家財萬貫,金銀珠翠,綾羅緞匹,不計其數(shù),但賈仁卻極是吝嗇。 “一文也不使,半文也不用。”他想吃鴨子,卻舍不得買, 推說要買,趁機揩了五個指頭油回來,舐一個指頭下一碗飯。留下一根指頭未舐,不料在他睡時卻給狗舐了,心疼不過,竟是一病不起。在這夸張帶有漫畫意味的描寫中,賈仁之吝嗇被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病危時,賈仁想“破一破慳,使些錢”,令兒子去給他買上一個錢的豆腐(半塊),兒子沒聽他的,拿了十文錢去豆腐店,碰巧僅剩五文錢豆腐,便將另外五文存在店里。賈仁聞說,終日惦念,不能釋懷,惟恐失去這五文小錢。
于己如此,于人更是不堪。 “別人的東西恨不得擘手奪將來”,變?yōu)榧河小p人利己,貪婪刻薄是其本質(zhì)特點。為了買子,他曾托人代辦。但結果卻是連人家賣子的錢都想賴掉,賴而不得,就僅給兩貫錢鈔,這在當時是連一個泥娃娃也買不來的。賈仁刻薄剝削的本性暴露無遺。為了剝奪,竟到了如此失去人性的地步。
賈仁臨終彌留之際,守財奴性格得到了突出的表現(xiàn)。他囑托兒子,在他死后不要買棺木,那樣又要用錢。可用后門喂馬槽將他發(fā)送,若身長無法裝下,可將他的尸身攔腰砍成兩截。所用斧頭要是借的,免得因自己尸骨太硬而卷了斧刃。愛錢超過了愛命,金錢高于一切,高于自身。賈仁被金錢腐蝕了靈魂。
慳吝、虛偽、刻薄、狠毒、貪得無厭、自私自利,這一切構成了賈仁性格的特征。許愿而不還愿,所許愿辭與所行之事,在二者的對比中間,更顯露出賈仁這一形象的現(xiàn)實內(nèi)涵。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在于它概括了封建社會剝削階級最普遍的特性。透過作品中賈仁暴富原因這一表象描寫,不難看出刻薄狠毒、昧心瞞人正是其根本的因素。
賈仁形象的刻畫是成功的,它與法國大戲劇家莫里哀名著《慳吝人》中的主人公可以媲美,較之十七世紀初期徐復祚雜劇中的百萬富翁盧員外和十八世紀中葉大小說家吳敬梓筆下的嚴監(jiān)生卻有勝之而無不如。故此,賈仁也有東方的“慳吝人”之稱。
上一篇:《虎妞》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賈似道》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