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孩兒是唐僧往西天取經途中所遇上的一個以兒童模樣出現的神魔。《西游記》的第四十回至四十二回,主要就是講有關他的故事。
在《西游記》眾多的神魔中,紅孩兒的獨特魅力在于他的舉止所表現出的童趣。他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之子,如意真仙之侄,又號圣嬰大王,紅孩兒是他的乳名。紅孩兒曾在火焰山上修行了三百年,煉就了“三昧真火”的絕功。但是,發功的方式很有意思:要一只手捏著拳頭,往自家鼻子上捶了兩拳,然后再噴火。一副頑童逼急放刁的樣子。難怪豬八戒看到這架勢要笑著說:“這廝放賴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來,搽紅了臉,往那里告我們去耶?”這種憨態可掬的孩童天性,在受到悟空的耍弄后,也有典型的體現。紅孩兒捉到唐僧,吩咐幾個小妖去請牛魔王來共享唐僧肉。誰料,化作蒼蠅在旁的悟空竊聽到了此事。他趕緊飛出紅孩兒住的號山枯松澗火云洞,變成牛魔王,在半路上等候那幾個小妖。小妖不辨真假,高興地簇擁著把他請進火云洞。紅孩兒見到“父親”來了,很是馴服親昵。當最后證實了“父親”是由悟空裝扮,悟空也現出本相時,紅孩兒想起當初的親熱勁,不禁“滿面羞慚,不敢回視” 活脫一副現實生活中小孩受人欺弄后的窘態。騙人,是孫悟空的拿手好戲。為了借到芭蕉扇撲滅火焰山上的大火,孫悟空曾變作牛魔王來到鐵扇公主住的芭蕉洞。她未能識破其中之詐,見“丈夫”回家了,百般的體貼、溫柔……。當孫悟空騙到扇子,現出了本身,鐵扇公主“一見是孫行者,慌得推倒桌席,跌落塵埃,羞愧無比,只叫‘氣殺我也!氣殺我也!’”同樣是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一個是滿臉脹得通紅,不敢抬頭;一個是羞愧難當,大聲喊叫。如果說后者表現了成人的激憤與惱怒,那么,前者則刻畫出了兒童的天性與待征。正是這種盎然的童趣,使得紅孩兒成為深受廣大讀者,尤其是少年兒童喜愛的文學人物形象之一。
這些人性的流露,無疑使紅孩兒的形象給人以溫馨之感,而種種神情的表現,則更引起了人們對它的濃厚興趣。與所有的妖怪一樣,紅孩兒有著非凡的神機與法力。
他曾扮作蒙難兒童,騙過善良而又迂腐的唐僧。牛魔王派紅孩兒鎮守號山,而號山正是唐僧師徒到西天取經的必經之地。紅孩兒早就聽說吃了唐僧肉可長生不死, “朝朝在山間等候”。當他化作一朵紅云,探得唐僧師徒已到號山,就“變成七歲頑童,赤條條的,身無上衣,將麻繩擁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樹梢頭,口口聲聲,只喊‘救人!救人’”。由于孫悟空的有意回避,這一招未能成功。紅孩兒不死心,又跑到唐僧必經的路旁,像前番一樣高吊在樹枝上叫喊。唐僧聽信了紅孩兒的花言巧語,并令孫悟空背送他回家。伏在孫悟空的背上,紅孩兒使重身法想加害悟空,未能得逞。他惱羞成怒,弄出一股狂風,在混亂中將唐僧捉去。與以往的多次經歷一樣,唐僧這次又是行善得惡報。
孫悟空前往搭救唐僧,被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擊退。孫悟空去龍宮,邀來龍王,想借龍王的海水澆滅妖火從而取勝。然而,海水澆不滅三昧真火,悟空再次敗北,并元氣大損,險些喪命。孫悟空只好讓豬八戒往南海去請觀音菩薩。紅孩兒二勝悟空后,得知豬八戒匆匆往南而去,猜到這是去請觀音,搬救兵。他趕到八戒前面,變成了觀音的模樣。八戒哪能辨出真偽?被紅孩兒七騙八哄,剛到火云洞就被套進了紅孩兒早就為他準備好了的如意口袋。悟空感到事情不妙,變成牛魔王混進火云洞打探虛實。雖然他的外表裝得很像牛魔王,但紅孩兒還是察覺出他的言語口氣有些蹊蹺。紅孩兒精明、巧妙地問“父親”自己的生日是何年何月何時,逼得孫悟空不能不顯露出本相。最后,還是觀音菩薩降服了他。在這一幕中,紅孩兒這個形象閃爍出了異彩。
觀音得知紅孩兒裝扮成她哄騙豬八戒,頓時大怒,立即來到了號山。她先讓孫悟空誘紅孩兒來到自己面前,騙他坐到由李天王的天罡刀變成的蓮花座上,然后用刀尖釘住他,令他接受戒行。紅孩兒的兩腿被刀鉤住,血流成注,痛苦異常,只好表示同意。但是,他剛從刀尖上得到解脫, 就“走去綽起長槍,望著菩薩道: ‘那里有甚法力降我,原來是個掩樣法術兒,不受甚戒,看槍。’望菩薩臂臉刺來”。
《西游記》中的神魔雖是數量眾多,但是,膽敢如此藐視和反抗觀音菩薩的至高尊嚴與法力的,只有這個初生牛犢般的紅孩兒。他的這一驚世之舉,使自己的形象得到了升華。但與此同時,作為一個文學形象,紅孩兒那生機勃勃的活力也終止了。他最終還是在觀音的法力下屈服了。從此,在號山上呼風喚雨、神氣十足的紅孩兒銷聲匿跡,只是在觀音菩薩的身邊多了一個叫做善財童子的侍從。在《西游記》以后的故事中,他還露過幾次面,但那只是一個極其平庸的角色,不復再有昔日的風采了。
紅孩兒原是民間佛教傳說中的人物,粗簡無文。現在,經過吳承恩精妙的藝術加工,紅孩兒已成為一個生動、豐滿的神魔文學形象,牢牢地站立在讀者的心目中了。
作為神魔故事,人們更多地是注重它的娛樂性。有的研究者曾提出,紅孩兒把號山周圍的山神、土神剝削得“裩無襠,褲無口”,并慫恿小妖向他們討常例錢,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明代社會的腐敗。紅孩兒是當時社會惡勢力的一個象征。作為探究小說的創作思想,這種分析不無道理。但是,讀者主要是將紅孩兒看作一個稚氣未脫、機智聰明、神通廣大、驍勇善戰、能說會道、富有反抗精神的可愛的神魔形象來接受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把紅孩兒的故事改編成多種文藝形式(戲劇、曲藝、故事等),廣為傳播。這既使得紅孩兒這一形象在民間有著很高的知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西游記》的影響。
上一篇:《紅娘》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紅拂(一)》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