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娘子,是我國古代描寫人妖之戀題材的文學創作中出現的最動人、最優美的藝術形象之一。白娘子的雛型見于話本《西湖三塔記》,那是一個殘害人類的白蛇精幻化的白衣女子。后來經過民間藝人的長期加工改造,到了馮夢龍《警世恒言》所輯錄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她已成長為一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麗蛇仙,只是尚未脫盡妖氣。從明代開始已有人把白蛇故事搬上舞臺(如陳六龍的《雷峰記》),清代出現的有關劇本更多,比較著名的有黃圖珌以及無名氏梨園舊鈔本《雷峰塔》,而乾隆三十六年方成培創作的《雷峰塔》則是這個題材的集大成者。
白娘子原是潛伏在峨嵋山連環洞中修練得道、法術深湛的蛇妖。她雖然指日可望升列仙班,卻向往紅塵的自由美滿的愛情生活,不聽黑風仙的勸阻,毅然下山,并收伏了西湖青蛇精。白蛇幻化作一個年輕貌美的寡婦,號稱白娘子,青蛇則變作一個機智靈活的丫環,取名青青。兩人結伴而行,在西子湖畔縱情享受著人間世俗的歡樂。清明佳節,兩人在郊外踏青,邂逅了祭掃而歸的青年商人許宣,白娘子立即墜入情網。一場哀婉凄絕的人妖之戀便在秀美西湖明媚春光的愛撫下拉開了序幕。
白娘子對愛情的追求是那樣熾烈、大膽、癡狂,仿佛是要在許宣身上補償她蟄伏山洞被耽誤的青春和多年的寂寞。她為了接近許宣, “頓攝驟雨”,造成風雨同舟的溫柔環境,又在小青的幫助下,向許宣暗示自己的新寡身份和鐘情于他的心意。臨別之際,又假借許宣的雨傘,作為來日相逢的由頭。后來,當許宣告訴她,只因家寒不敢應允婚事時,白娘子便立即取出白銀兩錠相贈,催促道: “官人回去即央媒人說合,早成美事。”然而,好事多磨,正當白娘子與許宣要結成秦晉之好時,官府盜銀案發,白娘子遭受官差追捕,許宣也懷著對白娘子戀戀不舍又疑慮重重的復雜感情,只身逃往蘇州。白娘子剛剛嘗到愛情的滋味,豈能就此罷手?她與小青追到蘇州,用一番合情合理的言詞打消了許宣的疑懼,兩人終于幸福地結合了。
婚后的白娘子,表現了極大的生活創造能力和可貴的慧良品質。她幫助許宣租房裝修、獨立開業。許宣的藥材行很快就發展成買賣興隆的生藥鋪子。他們那一家一計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白娘子把愛情與溫暖都傾注在父母早亡、怯弱老實的許宣身上,并得到許宣的恩愛回報。白娘子對這種甜蜜的生活感到由衷的滿足,她回憶當初在山洞修行的歲月,恍然如隔世。她向小青發感慨道: “風流配偶,人道是情多累多,須知自古有緣皆頗。”白娘子禱告上蒼: “圓缺恨娑羅,休輪到我。”但是,外界的邪惡勢力接踵而至,她與許宣之間的隔閡也逐漸產生了。
白娘子首先迎接的挑戰,是一個多管閑事的道家法師的作惡。他說服許宣把靈符帶回去騙白娘子喝。然而,法師這種破壞他人家庭幸福的伎倆很快就被白娘子識破,她讓小青用法術嚴懲了這個好事之徒,并消除了許宣的懷疑。白娘子的第二次磨難是由于她自己對許宣的極度愛心而造成的。端午節這天,白娘子是可以躲往深山以避免午時現形的窘境,但她舍不得讓許宣獨自過節,又自恃法力高深,便留在家中。當許宣得知她懷孕,要她喝一杯喜酒時,白娘子更不忍心拒絕狂喜中的夫君要求,于是便發生了白蛇現形嚇死許宣的悲劇場面。白娘子懷著痛悔的心情,不顧身體不適而飛往嵩山,與鶴童、鹿童、東方朔等仙人大戰,求取九死還魂草。許宣終于得救了。白娘子為了使夫君在虎丘游人中衣著不凡,盜取蕭太師府上的八寶明珠巾來裝飾許宣,又鑄成大錯,使許宣鋃鐺入獄,被發配到了鎮江。
白娘子雖然也追隨到了鎮江,但此時她與許宣在心靈上的裂痕已逐漸加深,猜忌、恐懼和怯弱已使許宣不再信賴她了。因而當陰險兇殘而法力無窮的法海前來挑唆引誘許宣時,他立即倒向法海一邊。這時白娘子的悲劇已基本形成,然而這個為了愛情而甘愿犧牲的女性,與法海為代表的佛家仙界展開了殊死搏斗。她先是強壓怒火,向法海請求: “還我官人!”遭到拒絕后,她悲憤地呼喊: “你是出家人,為甚么鐵心腸生擦擦拆散了俺鳳友鸞交?” “你不還我丈夫。咦!我恨不得食汝之肉。”她與小青率領蟹蝦龜蚌等水精與法海手下的神將鏖戰,又驅使江水漫上金山寺。當法海祭起缽盂要把白娘子罩住時,她為了保住腹中胎兒,逃下山來。
白娘子懷著一顆破碎的心,拖著傷痕累累、疲憊不堪的身軀,在小青的攙扶下,來到西湖斷橋——當年他與許宣相識定情之處。她見到人去橋空,往日的山盟海誓,一切的幸福歡樂,都化作清風一縷,禁不住熱淚漣漣。白娘子恨許宣、恨法海,更恨自己道術有限,不能殺盡世上那些負心郎和居心險惡的卑鄙小人。但是,當白娘子突然看見被法海送到斷橋邊的許宣時,憤怒、委屈、痛楚又化作了陣陣柔情。她再次相信了這個薄幸人的謊言,并阻止小青的報復行動。白娘子雖然不敢相信法海會善罷干休,但她卻要抓住這最后的時光,在毀滅前安排好一切。于是,白娘子與許宣的姐姐指腹為婚,又盡情地享受著明知短暫的家庭生活,把徹底的愛貢獻給許宣,把舔犢之情傾注在剛剛出世的嬰兒身上。當法海逼近門口那一刻,白娘子也許早已知道悲劇結局的來臨,仍然不緊不慢地讓許宣為自己梳妝畫眉,強作歡顏,毫不猶豫地從容地走向愛情的祭壇。
白娘子是我國戲曲文學中閃耀著斗爭精神和獻身精神的愛情形象。她志誠專一, “只為一諾終身終不變”,再大的困難,再嚴重的折磨都不能阻擋她向著愛情理想前進的步伐。白娘子不愿加害于任何人,也不奢望榮華富貴的享樂生活,她一心一意地愛著許宣,她的一切人間活動(包括兩次偷盜)都是為了自己心上人而做的。在白娘子身上體現了古代人民理想的愛情特征。然而,白娘子又是一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悲劇形象。她的愛人許宣在惡人的百般挑唆下,對她心存戒備;塵世間的官府、仙界的道師、佛家的高僧都不約而同地與她作對。在強大的邪惡勢力面前,白娘子顯得那樣單薄、那樣孤獨。她的溫柔、她的恩愛、她苦心營構的小窩,往往在瞬間就被摧毀。在白娘子的愛情悲劇里,我們又仿佛看到古代女子們在爭取自由婚姻中遭受的種種迫害。《雷峰塔》傳奇最后讓白娘子的兒子許士麟考中狀元,在塔下哭祭母親、咒罵法海,終于感動上帝,塔倒人出,母子相聚。這個情節雖落入大團圓的窠臼,但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白娘子悲劇的同情和渴望她獲得自由的善良心理,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上一篇:《玳安》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白醬丹》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