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魯俠
長篇小說。作者彭荊風。中國青年出版社1979年7月出版。小說主要描寫了在哀牢山南段崇山峻嶺間的原始森林中生活的苦聰人的境遇。這些過著散居生活,裹獸皮、吃獸肉、與世隔絕的苦聰人,在原始森林中不知道生活了幾百年還是幾千年,遭受著疾病、饑餓的折磨和野獸的傷害,人數一年年減少,到解放前夕,只剩下了幾千人。白老大是一位生長在老林里的苦聰人,妻子阿鵑也是一位勤勞、勇猛的苦聰婦女。為了救護自己的孩子,白老大的妻子被狼咬死,這使白老大對大森林的一切都充滿了厭惡。他走出林子,卻又落入土司老爺的“虎口”。無奈,逃出土司老爺牢籠的白老大又重新返回林子,過起了“野人”的生活。埃趕是一位傣族船老大,為了給兒子水送報仇,他殺死了土司。在土司的牢房里,他遇到了被當作“野人”抓起來的白老大,白老大用鹿銜草治好了他的傷,兩人雙雙逃出了牢房。埃趕投奔了解放軍,并做了副營長。解放后的哀牢山區,各族人民都過上了好日子,土司老爺已被打倒。可長期居住在原始森林中的苦聰人卻不知外面的變化,他們一直對漢人懷著一種偏見。人民政府為了讓苦聰人擺脫窮困、野蠻的生活,派解放軍進入深山尋找苦聰人。由于對解放軍的誤解,以白老大為首的苦聰人處處躲避,白魯則用箭射傷了埃趕。白魯萬萬沒有想到,他射傷的人,正是他以為早已慘死在土司手里的親生父親,而白魯就是當年從土司手中逃跑的水送,是白老大收留了他。最后,在瑤家獵手老鄧、哈尼少婦花妮、苦聰小姑娘茶妹的幫助下,解放軍歷盡千難萬險,終于找到了苦聰人,并給他們送去了衣服和糧食。埃趕和水送父子得以團圓。苦聰人遷出了老林,沐浴在老林外燦爛的陽光里,茶妹和苦聰小姑娘把新采摘的鹿銜草拋了起來,如同滿天花雨,紛紛揚揚地落在苦聰人的頭上。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寫出了這部作品,并刻畫了白老大、埃趕、水送和茶妹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充滿了傳奇性和瑰麗色彩,且文筆流暢,故事情節曲折感人,具有濃郁的邊疆特色。
上一篇:孫宜君《鷹群》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尹昌龍《麥客》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