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達 張博華
長篇小說。作者張抗抗。發表于《收獲》1986年第4、5期。“文化大革命”中,在北大荒半截河農場這個原是關押勞改犯的地方,現在正有包括一大批知青在內的農工生活著、勞動著。一天深夜,陳旭與肖瀟相約,偷偷離開了農場,踏上了回老家杭州的路程。陳旭此行是為辦一份證明材料;肖瀟是他的戀人,主要是陪伴他。事情還算順利,陳旭謊稱自己要提干,求得了一位現任省革委工交辦主任的老相識的幫助,弄到了一份證明他是“響當當的革命派,應予重用”的材料。回到農場后,陳旭被隔離審查,肖瀟也受到了冷遇,那材料并沒有給他們帶來什么好運。但他們并沒有畏縮,為了向命運挑戰,他們毅然宣布結婚,管政工的不給開結婚介紹信,他們就在伙伴們的幫助下搬到一起同居了。生活是苦澀的,但里面總有了甜蜜。肖瀟生下了一個男孩,坐月子期間,家庭生活的重擔全落在了陳旭肩上。為了溫飽,不知他從哪里搞來了木柴和煤,有一次甚至還牽來了一只奶羊。不料,有位老鄉找上門來了,原來那奶羊是陳旭騙來的!肖瀟逐漸發現,在陳旭的身上有一種不能容忍的撒謊欺騙的惡習,還有消極惰怠的性格。她勸說他,他卻不聽,終于導致了感情的破裂,在一起僅僅生活了一年多,兩人便離婚了。后來,肖瀟調到了另一個分場,環境變了,她的心緒漸漸也平定了。不久,這里來了一位新的領導人,她叫郭愛軍。肖瀟對郭愛軍是了解的,她們原來在一起,她原來叫郭春莓,是個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積極分子。郭春莓過去擔任養豬工作,豬餓得到處亂跑,她在講用時卻胡吹一天推兩噸飼料,打掃六遍豬圈,拉二十趟水車,給豬洗腳等等。肖瀟本來看不起這種人,不過到一處后郭春莓對肖瀟卻不錯,安排她在政治文化室工作,負責大批判、通訊報導。郭春莓也真能干,到任不久便使分場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房屋粉刷一新、建立了大批判專欄、食堂安上了紗窗……肖瀟被這些感動了,寫了一篇《分場百日大變樣》報導,上了廣播、上了報紙。不過很多人對此卻不以為然,認為郭愛軍是在“弄景”。就在這時,肖瀟收到了父母親的一封信,說叔叔嬸嬸要在北京為她找工作,很快將由京發一封“嬸病危”的電報給她,讓她見電即請假赴京,萬勿耽擱。肖瀟想不到自己也要騙人了,但她實在不愿在農場再呆下去,便去了北京。不巧的是事情未能辦成,她又回到了農場。回來后,正趕上修河堤,郭愛軍為了證明“鐵鍬能打敗推土機,人能夠戰勝機器”,在施工時不準用機械,只允許用人力背草垡子砌河堤,還口口聲聲說這是余主任的指示,關系著路線問題。肖瀟百思不得其解,提出了郭愛軍和余主任是不是有特殊關系的問題。郭愛軍為了洗清自己,給肖瀟講了實話。原來,郭愛軍的檔案被涂改過,此事只有余主任知道;郭愛軍的叔叔是安徽某地區的革委主任,而余又是安徽人,他最終要回安徽,用得著郭的關系,這樣,兩人便形成了利用與被利用、制約與被制約的相互關系。郭愛軍也并不愿意在北大荒扎根,但她卻總是打著扎根的旗號欺騙別人,她親手起草了一份關于扎根的公開信,讓肖瀟幫助征求簽名,肖瀟盡管不感興趣,也違心地做了。當她去管理局送交這封信時,在車站遇到了久違的陳旭。陳旭正在看一張報紙,而頭版頭條就是肖瀟寫的文章《一條河堤,兩條路線》。陳旭對肖瀟說:“我看你如今說造話的本事老早超過我了!”除上面提到的人物外,作品還刻畫了鄒思竹、劉老狠、李書記、羅卜頭、蘇芳、大康等形象,他們都是好人,可在那被扭曲了的歲月里,誰沒有說過違心的話,辦過違心的事呢?在藝術上,作品主要采用了意識流的手法,把主人公的所見所聞所歷同回憶、聯想、幻覺交織在一起,寫得流暢生動、渾然一體。評論界有人稱之為“心態小說”。
上一篇:王功亮《隨想錄》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王菊延《雄關賦》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