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宜君
抒情詩。作者胡風。寫于1951年4月。最初發(fā)表于《人民文學》1953年12期。《長安》1981年第3期重新刊載。這是一首洋溢著對勞動、和平與祖國的真誠熱愛的頌詩。乘坐夜間列車的人數(shù)難以統(tǒng)計,望見車窗外面間有耀耀燈光的睡了的村莊的人次也不知有多少。然而,具有“心事浩茫連廣宇”胸懷的詩人,卻由這很少激動旅人們的平凡夜里的平凡村莊,激起了經(jīng)驗過的積淀在內(nèi)心的人生悲喜情感,寫下這首動人的詩篇。作品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以村莊自述的口吻,回顧村莊苦難的過去:“我的皮膚在嚴寒和酷熱里面爛過腫過/我的眼睛在羞澀和屈辱里面燒過痛過/我的胃囊在饑餓里面打過抖/我的心房在仇恨里面滴過血”,我度過了多少年“不眠的夜”;敘說村莊幸福的現(xiàn)在:“我的倒塌的土墻都砌好了/我的破漏的屋頂都補牢了/我的窗子都糊上了新紙”,我“帶著滿身的清潔睡了/帶著滿身的喜悅睡了”;展望村莊黃金色的未來:“星星的明亮的眼睛/守衛(wèi)著我/天空的溫柔的手臂/環(huán)繞著我/土地的純潔的胸膛/擁抱著我/祖國守衛(wèi)著我。”這里,村莊已成了作者的化身,作者借村莊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個新中國主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流汩在詩里的這種情緒,也是五十年代初期在天真、正直、樂觀的人們之中的典型情緒。這首詩共十二節(jié),一百三十一行。它運用自由詩體的形式,感情誠摯,格調(diào)高亢,語言流暢,排比、鋪陳、對襯手法的大量容匯,更增添了詩的豪放之氣,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上一篇:劉圣宇《眼鏡》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李曉曄《知識的罪與罰》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