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蘇守平
短篇小說。作者方南江、李荃。發表于《解放軍文藝》1980年第11期,獲全國第三屆(1980年)優秀短篇小說獎。小說描寫了十六名退伍軍人在返回故鄉的路上所發生的一切,刻畫了耿志這位堅持黨性、身先士卒的老指導員的形象。“我”要送十六名老兵返回原籍,但他們并不聽“我”的指揮,魏成還說刺耳的話,是耿志壓下了“我”的火氣”。耿志是八連的指導員,“我”當初入伍后,他堅持原則和“我”談話,并為了“我”的一句氣話,把入黨申請書退給了“我”。“我”們坐的汽車駛出軍營后,天下起了雪。在耿志的提醒下,“我”為了不讓大伙因打瞌睡而感冒,和大家扯起了每個人將來要干的事。魏成在部隊時,在耿志的幫助下曾表現不錯,但因動機不純未能入黨,魏成對此記恨在心。在車上,他拿著餅干逗引耿志的女兒真真喊他“黨員叔叔”,以發泄私憤,耿志對此保持沉默。汽車陷進了泥坑,耿志第一個跳下車去推,而魏成還在一邊說風涼話。休息的時候,真真拿出玩具餅干讓大家吃。魏成引誘、威脅耿志要他證明魏成是發展對象,耿志一口回絕了。汽車到了縣武裝部后,大家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剛退伍的軍人,為了幾個包子而你爭我奪,魏成也因為沒拿到包子而罵罵咧咧。真真因為接了叔叔給的包子,挨了耿志的打,懂事的真真拿著包子走到魏成面前,一邊喊著“黨員叔叔”,一邊把包子塞給了他。受到感動的老兵,沒有“我”的命令,自覺地排好了一隊,象正待出征的勇士。“我”向耿志這位沒有領章帽徽的指導員敬了一個禮。這位老指導員眼含淚花,以堅定的動作,敬了他的最后一個軍禮。作品選材小、開掘深,把豐富的部隊生活濃縮在一次退伍兵的返歸途中去表現,表現出了作者極強的藝術功底。
上一篇:姜嵐《曾經有過那種時候》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謝錫文《最后一簍春茶》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