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牛運清
長篇小說。作者益希單增。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出版。小說描寫的是1936年至1950年間西藏農奴和奴隸的生活與斗爭。這是西藏歷史上最為黑暗、落后的時期。在殘酷而野蠻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下,失去人身自由的百萬農奴,在死亡線上掙扎。作品以主人公德吉桑姆、桑節普珠姑侄倆為中心,以德吉桑姆和仁青晉美老爺的矛盾為主線,采用單、復線結合推進的方式,展示錯綜復雜的矛盾斗爭和綺麗多彩的生活畫卷。一方面揭露封建農奴社會的黑暗,一方面表現農奴的勤勞、智慧和反抗精神。他們或者向領主“請愿”減免租稅,或者揭竿而起,組織“奮刀”隊伍,與領主搏斗。但是,不論他們采用哪種斗爭方式(隱蔽的或公開的、“合法”的或“非法”的),都未能砸斷身上的鎖鏈。斗爭總是以失敗而告終。一位見過共產黨、解放軍的流浪老漢告訴大家,共產黨的部隊已經到了昌都,他們不是妖魔,而是些“好心腸的人”。農奴們聽了既感到驚奇、疑慮、害怕,又隱隱約約產生了希望與期待。作品通過對西藏人民在舊社會苦難生活和斗爭歷史的描述,闡明了這樣一個真理:西藏的革命和西藏人民的翻身解放,農奴們幾百年來當家作主的愿望,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斗爭才能真正實現。這部作品是西藏自治區作家創作的第一部反映現代生活的長篇小說。它以粗獷的筆觸,鮮明的形象,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贏得讀者贊許。1981年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
上一篇:牛運清《年輕的一代》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幸福和友誼》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