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功亮
散文。作者趙麗宏。發表于《散文》1980年第6期。全文分三章。第一章“在黃昏的微光里,有那清晨的鳥兒來到了我的沉默的鳥巢里”,寫“文革”期間,“我”在舊書店里與一位同樣熱愛泰戈爾的小姑娘邂逅的激動和喜悅。第二章“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窗前唱歌,又飛去了”,寫“我”想再次見到那位小姑娘,但眼前卻是一些世故、粗俗的青年,“使我增添許多莫名的憂愁和煩悶”。第三章“冬天的小鳥啁啾著,要飛向何方”,寫“文革”以后,“我”跨進充滿歌聲笑語的大學校門,再次在人群中尋找那位小姑娘;她雖然沒有找到,但腦海中卻跳出了這樣的詩句:“你呀,你呀,何必那么傻,經過一場風寒,就以為萬物肅殺……聞一聞風兒中春的芳馨吧,生活,總要向美好轉化!”本文以泰戈爾的《飛鳥集》貫穿全篇,把它作為“前人創造的文化”的代表,“屬于全體人類的美”的象征,譴責“四人幫”用文化虛無主義毒害青少年的罪惡,期待年輕心靈的復蘇,告別愚昧,告別憂郁,告別輕狂,向光明的未來邁進。
上一篇:王曉文《小鮑莊》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郎偉《少年天子》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