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善思的劉安與《淮南子》·《淮南子》中的邏輯故事·塞翁失馬》注釋|譯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①者,馬無故亡而入胡②。人皆吊③之。其父④曰:“此何遽⑤不為福乎?”居⑥數月,其馬將⑦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⑧。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⑨壯者引弦⑩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淮南子·人間訓》)
【注釋】①術:指醫術、占卜、星相等技藝。②胡:指匈奴。③吊:慰問。④父:對老年人的尊稱。⑤遽:就,竟。⑥居:經過。⑦將:帶領。⑧髀(bì):大腿。⑨?。撼赡昴凶印"庀遥汗?/p>
【譯文】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個善于方術的人。他的馬無緣無故逃跑到匈奴的住地。人們都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么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匈奴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么就不可能是一種災禍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么就不會是一件福事呢?”過了一年,匈奴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的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這個人唯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所以說福致禍,禍致福,轉化是不可能到頭的,此中奧妙深不可測。
【評說】“塞翁失馬”是一則在中國幾乎婦孺皆知的經典寓言故事。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為好事,好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為壞事,“塞翁失馬”用一連串的事實來說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很好地注解了《老子》中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種正確的得失觀是符合辯證的思維方法的。
上一篇:《“中國的亞里士多德”墨子與《墨經》·關于推理、論證·在理與不在理》注釋|譯文
下一篇:《浪漫灑脫的莊子與《莊子》·《莊子》中的邏輯故事·大天地而小毫末》注釋|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