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家書·顏氏家訓(節選)》注釋與鑒賞
北齊·顏之推
教子第二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②,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③,藏諸金匱④。生子咳㖷⑤,師保固明孝仁禮義⑥,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⑦,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⑧,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⑨,恣其所欲,宜誡翻獎⑩,應呵反笑⑪,至有識知⑫,謂法當爾⑬。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誠哉斯語!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⑭;但重于呵怒⑮,傷其顏色⑯,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⑰。當以疾病為諭⑱,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訓者⑲,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誠不得已也。王大司馬母魏夫人⑳,性甚嚴正。王在湓城時㉑,為三千人將,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㉒。梁元帝時,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于教義: 一言之是,遍于行路㉓,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飾㉔,冀其自改。年登婚宦㉕,暴慢日滋,竟以言語不擇,為周逖抽腸釁鼓云。㉖
父子之嚴㉗,不可以狎㉘;骨肉之愛,不可以簡㉙。簡則慈教不接,狎則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㉚,父子異宮,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癢痛㉛,懸衾篋枕㉜,此不簡之教也。或問曰:“陳亢喜聞君子之遠其子㉝,何謂也?”對曰:“有是也。蓋君子之不親教其子也,《詩》有諷刺之辭㉞,《禮》有嫌疑之誡㉟,《書》有悖亂之事㊱,《春秋》有邪僻之譏㊲,《易》有備物之象㊳: 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親授耳。”
齊武成帝子瑯邪王㊴,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㊵。帝每面稱之曰㊶:“此黠兒也㊷,當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別宮,禮數優僭㊸,不與諸王等;太后猶謂不足,常以為言,年十許歲㊹,驕恣無節,器服玩好,必擬乘輿㊺;常朝南殿㊻,見典御進新冰㊼,鉤盾獻早李㊽,還索不得。遂大怒,訽曰㊾:“至尊已有,我何意無?”不知分齊㊿,率皆如此。識者多有叔段〔51〕、州吁之譏〔52〕。后嫌宰相,遂矯詔斬之〔53〕,又懼有救,乃勒麾下軍士〔54〕,防守殿門〔55〕,既無反心,受勞而罷〔56〕。后竟坐此幽薨〔57〕。
人之愛子,罕亦能均〔58〕。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59〕,頑魯者亦當矜憐〔60〕。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61〕,更所以禍之〔62〕。共叔之死〔63〕,母實為之。趙王之戮〔64〕,父實使之。劉表之傾宗覆族〔65〕,袁紹之地裂兵亡〔66〕,可為靈龜明鑒也〔67〕。
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68〕,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69〕,稍欲通解〔70〕,以此伏事公卿〔71〕,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俯而不答〔72〕。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73〕。
[注釋]① 《顏氏家訓》: 原本為七卷二十篇,此處選其第二篇。② 中庸: 此處是指中等才能之人。中: 和。庸: 常。③ 玉版: 刻寫文字的石板。④ 金匱(kuì): 用金屬做成的藏書或文件的柜子。⑤ 咳㖷(hái tí): 同孩提。指幼兒時期。⑥ 師保: 古指太師少保之類教育皇太子的老師。⑦ 凡庶: 平民百姓。爾: 如此,即像圣人那樣進行胎教。⑧ 比及: 等到。⑨ 運為: 行為,所為。⑩ 翻: 反而。⑪ 呵: 斥責。⑫ 識知: 懂事。⑬ 法: 禮法。爾: 如此。⑭ 陷其罪惡: 使(孩子)陷入罪惡。⑮ 重: 難。⑯ 顏色: 臉色。⑰ 楚撻(tà): 用樹枝條鞭打。⑱ 諭(yù): 比喻。⑲ 勤督訓者: 經常監督訓斥孩子的人。⑳ 王大司馬: 王僧辯,梁代人,字君才。任太尉、車騎大將軍等職。母魏氏性甚安和,恒自謙損,不以富貴驕物,世人稱之。㉑ 湓(pén)城: 今江西九江市。㉒ 勛業: 功勛偉業。㉓ 遍于行路: 讓滿路的人都知道。㉔ 文飾: 掩飾。㉕ 婚宦: 到結婚、做官的年齡。㉖ 周逖(tì): 梁代人,元帝時任壯武將軍、高州刺史等職,其人強暴殘酷無信義。釁: 祭也,以牲口血涂鼓曰釁。㉗ 嚴: 尊嚴。㉘ 狎(xiá): 親近而態度不莊重。㉙ 簡: 淡漠疏遠。㉚ 命士: 古時指士階層的人。㉛ 抑搔: 按摩。㉜ 懸衾(qīn)篋(qiè)枕: 把被子掛起來,把枕頭放進箱子。㉝ 陳亢: 孔子弟子。遠其子: 意為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㉞ 《詩》: 即《詩經》。㉟ 《禮》: 即《禮記》。㊱ 《書》: 即《尚書》。 ㊲ 邪僻: 邪惡怪僻。㊳ 《易》: 即《易經》。備物: 《易·系辭》上:“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㊴ 瑯邪王: 北朝齊慕容儼。十四歲時因在宮中舉兵,被殺。㊵ 與東宮相準: 意為同太子的待遇相同。東宮: 太子所居住的宮殿。㊶ 面稱: 當面夸獎。 ㊷ 黠(xiá): 聰明而狡猾。㊸ 禮數: 禮儀的等級。優僭(jiàn): 言禮數優待,不嫌他僭越過分。㊹ 十許歲: 十歲左右。六朝人講數目時,均喜綴以“許”字,猶今言“左右”。㊺ 乘輿: 皇帝所用的車輿,這里代指皇帝。㊻ 南殿: 皇帝理政的殿堂。㊼ 典御: 掌管皇帝飲食的官。㊽ 鉤盾: 掌管皇帝園林的官。㊾ 訽(gòu): 怒罵。《北齊書》載:“慕容儼器服玩飾,均與皇帝同。若皇帝先得新奇之物,送物的官員和工匠必定遭罪,太上皇和胡后仍以為不足。”㊿ 分齊: 本分齊限。〔51〕 叔段: 即共叔段。共叔段因受母親姜氏寵愛,十分驕橫,與兄鄭莊公不和,企圖謀反。后被鄭莊公擊敗,逃往共國。另一說,為莊公所殺。〔52〕 州吁: 衛莊公之子,恃寵好武。后弒衛桓公自立,被衛國人所殺。〔53〕 矯詔: 假借皇帝的詔書。〔54〕 勒: 命令。麾(huī)下: 部下。麾: 古代指揮軍隊的旗子。〔55〕 防守殿門: 《北齊書》載,慕容儼率京城軍士三千余人屯守千秋門。〔56〕 受勞: 接受撫慰。〔57〕 坐此: 因此。幽薨(hōng): 悄悄死去。《北齊書》載: 慕容儼宮中作亂后,皇帝當時釋放了他。后以出獵為名,夜四更召儼至,出至大明宮,拉殺之。〔58〕 均: 平等。〔59〕 賢俊: 賢良聰明。〔60〕 頑魯: 愚昧遲鈍。矜憐: 憐惜。〔61〕 厚之: 厚待于他。〔62〕 禍之: 給他帶去災禍。〔63〕 共叔: 即共叔段。〔64〕 趙王: 漢高祖劉邦之子劉如意。劉邦生前很寵愛他,想讓他取代太子。劉邦死后,呂后將他毒死。〔65〕 劉表: 東漢皇室。有二子,一名琦,一名琮。他聽信后妻之言,偏愛劉琮。劉表死后,劉琮即獻荊州之地以降曹操。〔66〕 袁紹: 東漢末年大軍閥。有三子: 譚、熙、尚。袁紹偏愛袁尚,致使兄弟不和。他死后,兄弟相爭,最終被曹操所消滅。〔67〕 靈龜明鑒: 龜可以占卜,鑒可以照形,故以此為比喻。鑒: 鏡子,古代用銅制成。〔68〕 書疏: 指奏疏、信札之類的文字。〔69〕 鮮卑: 北方少數民族,東晉時在北方建立魏朝。北齊皇帝高齊的祖先亦是鮮卑人,他喜歡彈琵琶,當時不少士大夫都因通曉鮮卑語和琵琶而官運亨通。但對漢人來說,這是一種變節行為。〔70〕 通解: 精通。〔71〕 伏事: 服侍。〔72〕 俯: 低頭。〔73〕 汝曹: 你們這些人。
[作者]顏之推(531—約590以后),字介,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北齊文學家。初仕梁元帝為散騎侍郎。后江陵為西魏軍所破,投奔北齊,官至黃門侍郎、平原太守。齊亡入周,為御史上士。隋開皇中,太子召為學士。有《顏氏家訓》傳世。
[鑒賞]以《家訓》而步于文壇,顏之推可謂古今第一人。故向來有“古今家訓,以此為祖”之說。顏氏生于南北朝之際,帝皇昏庸,臣子恬嬉。文壇上更是浮艷華靡,文章唯是風云之狀,詩賦不出月、露之形。而顏之推卻以儒為本,垂范立訓,以貽子孫。其二十篇文章,雖不無瑕疵,然畢竟博雅宏達,頗有可觀之處: 或指陳原委,剴切周詳;或援古論今,益人神志;或訓誡子孫,發人深省。其意深,其言質,其事詳,其論要,樸素無華而又寓思精微。本篇專談教子。古往今來,無人不愛其子孫,然只因愛法不同,造成子孫賢俊和不肖。顏之推從早教以成其習、嚴管而固其統、慈愛而不近于狎、平等而無所偏等等方面論之,確為治家教兒之藥石,促子成材之良方也。
上一篇:收藏手記·瓷器銅器篇·集藏手爐的基本功
下一篇:收藏手記·名人字畫篇·鮮見者未必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