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友書·諫太宗十思疏》注釋與鑒賞
唐·魏徵
臣聞求木之長者①,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②;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③,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④!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⑤,居域中之大⑥,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⑦。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⑧,德不處其厚⑨,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⑩,承天景命⑪,莫不殷憂而道著⑫,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shí)繁,能克終者蓋寡⑬,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⑭。竭誠則胡越為一體⑮,傲物則骨肉為行路⑯。雖董之以嚴(yán)刑⑰,震之以威怒⑱,終茍免而不懷仁⑲,貌恭而不心服⑳。怨不在大,可畏惟人㉑,載舟覆舟㉒,所宜深慎,奔車朽索㉓,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㉔,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㉕,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㉖,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㉗,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㉘,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㉙,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㉚,簡能而任之㉛,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㉜,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㉝,鳴琴垂拱㉞,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㉟,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㊱!
[注釋]① 木: 樹木。長: 成長。② 浚(jùn): 疏浚,疏通。③ 下愚: 最愚蠢的人,自謙之詞。④ 明哲: 明智的人,這里指唐太宗。⑤ 神器: 帝位。⑥ 居域中之大: 指處在高位。域中: 天地之間。《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老子把君主與道、天、地并列,表示地位的崇高。⑦ 休: 美好,福祿。⑧ 戒: 革除。以儉: 用以節(jié)儉。⑨ 處: 在。⑩ 凡: 所有,一切。⑪ 承天景命: 承受上天的大命。景命: 明命,大命。⑫ 殷憂: 深切的憂慮。道著: 道行顯著。⑬ “有善始者”二句: 開頭好的多,能堅(jiān)持好到底的少。⑭ 傲物: 自高自大,瞧不起人。物: 這里指人。⑮ 胡越: 古代泛稱北方、西方各族為胡,長江中下游南方各族為越。兩者相距遙遠(yuǎn),關(guān)系疏遠(yuǎn)。一體: 指親密得像一個整體。⑯ 行路: 陌生路人。⑰ 董: 督責(zé)。⑱ 震: 震懾。這里有鎮(zhèn)壓、恐嚇的意思。⑲ 茍免而不懷仁: 茍且地求免于刑罰而不會懷念皇上的仁德。⑳ 貌恭: 外表恭順。㉑ “怨不在大”二句: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背離。人,即“民”。唐時(shí)避李世民諱,改“民”為“人”。㉒ 載舟覆舟: 《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里比喻人民既能擁戴明主,也能推翻暴君。㉓ 奔車朽索: 用朽壞的繩子去駕奔馳的車,比喻危險(xiǎn)。朽索: 腐爛之繩。《書·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㉔ 見可欲: 見到能引起自己愛好想要的東西,指珍寶、美色之類。自戒: 自我克制。㉕ 有作: 指興建宮室之類。㉖ 念高危: 居高思危。謙沖: 謙虛。自牧: 自我修養(yǎng)。㉗ 思江海下百川: 要想到像江海能容納百川那樣能容納別人的意見。㉘ 盤游: 游樂忘返,這里指出外打獵。三驅(qū)以為度: 以一年田獵三次為限度。意思是要有所節(jié)制。一說為三面驅(qū)禽,讓開一面,以示好生之德。㉙ 壅(yōng)蔽: 指目蔽耳塞。㉚ 弘: 弘揚(yáng)。九德: 泛指一切好的品德。九德具體內(nèi)容諸說不一,《逸周書·常訓(xùn)》作:“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㉛ 簡能: 挑選賢能的人。 ㉜ 豫游: 安樂巡游。㉝ 松喬: 赤松子、王子喬,傳說中的長壽仙人。㉞ 鳴琴: 古代稱頌政簡刑輕為鳴琴而治。垂拱: 垂衣拱手,喻無為而治。相傳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fēng)》之詩,用以教化百姓,從而做到垂衣拱手,無為而治。㉟ 代下司職: 代替下級處理事情。㊱ 虧: 損害。
[作者]魏徵(580—643),字玄成,祖籍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一說館陶(今屬河北)人。唐初政治家。少孤貧,出家為道士。隋末參加瓦崗軍起義軍。入唐后,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擢為諫議大夫,前后進(jìn)諫二百余事。歷任秘書監(jiān)、侍中等職,封鄭國公。著作有《隋書》的序論與《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主編有《群書治要》。有《魏鄭公集》,言論多見于《貞觀政要》。
[鑒賞]本文作于貞觀十一年(637年)。是時(shí),唐王朝如日中天,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達(dá)到巔峰。“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文治武功都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唐太宗亦漸生驕矜和享樂之心。魏徵此時(shí)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實(shí)在是有非同凡響的政治家的眼光。整篇文章以此八字為綱,而其最重點(diǎn),又落到“思”字上。先由樹木和流水思及國家和帝業(yè)的安穩(wěn)永固,次由歷史上取易守難的教訓(xùn)思及民心的重要性,并以“載舟覆舟”的古訓(xùn)正面強(qiáng)化觀點(diǎn),以“奔車朽索”反面作出警戒。然后,水到渠成地推出“十思”的內(nèi)容,最后對“十思”所將會帶來的積極效果加以肯定。文章脈絡(luò)清晰,反正跌宕,又字字切理,句句在情,有著很強(qiáng)的邏輯性和說服力。縱觀歷史,諍臣如云,而像魏徵這樣敢于犯顏勸諫、無所顧忌者,堪稱典范。而唐太宗的從善如流,聞過則喜,更是歷史上罕有的明君了。
上一篇:《書信鑒賞·家書·誡當(dāng)陽公大心書》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諫逐客書》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