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家書·與陶少云書》注釋與鑒賞
清·左宗棠
學業才識,不日進,則日退。須隨時隨事,留心著力為要。事無大小,均有一當然之理,即事窮理①,何處非學?昔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張乖崖亦云:“人當隨事用智。”此為無所用心一輩人說法。果能日日留心,則一日有一日之長進;事事留心,則一事有一事之長進。由此累積,何患學業才識不能及人邪!
[注釋]① 即事窮理: 對接觸的事物,認真思考,探求其內在聯系、規律。
[作者]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陰人。清末湘軍軍閥、洋務派代表人物。初入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后任浙江巡撫、陜甘總督等職,鎮壓過太平軍、捻軍、回民起義軍。他又擊敗新疆分裂主義分子阿古伯的叛亂,阻遏了俄、英帝國主義利用阿古伯分割天山南北的陰謀。1881年任軍機大臣,調兩江總督。中法戰爭時督辦福建軍務。有《左文襄公全集》。
[鑒賞]史載左宗棠為人,廉不言貧,勤不言勞,待將士以志誠相感,治民以忠信相召,為清末一代名將,又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既是鎮壓農民起義的急先鋒,也是阻止叛亂、維護國家統一的好將領。對這樣一位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我們且不論其功過是非,他在這封給女婿陶少云的信中,卻是悟透了學習的道理。“不進則退”是此信的第一層意思。社會在不斷進步,知識在加速更新,以清末而言,西方炮艦已轟開了古老的中國大門,西方知識亦隨之涌進。從大處來講,國家在昔日的自然經濟基礎上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就要落后,就要挨打;從個人來講,不去更新知識,那么別人的進步意味著你的倒退。第二層意思是要即事究理。對任何事情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應探求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多察、多學、多思,才能使自己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另外,還要日日、事事留心,當然仍要窮其理,探其源,不斷累積,才能做到才識過人。左氏這番為學之道,亦頗值得今之學子深思。
上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與陳伯之書》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與韓荊州書》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