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友書·與周宏讓書》注釋與鑒賞
北周·王褒
嗣宗窮途②,楊朱歧路③。征蓬長逝④,流水不歸。舒慘殊方⑤,炎涼異節⑥。木皮春厚,桂樹冬榮⑦。想攝衛惟宜⑧,動靜多豫⑨。賢兄入關⑩,敬承款曲⑪。猶依杜陵之水⑫,尚保池陽之田⑬。鏟跡幽蹊,銷聲穹谷⑭。何其愉樂,幸甚幸甚!
弟昔因多疾,亟覽九仙之方⑮;晚涉世途⑯,常懷五岳之舉⑰。同夫關令⑱,物色異人;譬彼客卿,服膺高士⑲。上經說道,屢聽玄牝之談⑳;中藥養神㉑,每稟丹砂之說㉒。頃年事遒盡㉓,容發衰謝㉔,蕓其黃矣㉕,零落無時。還念生涯,繁憂總集。視陰愒日,猶趙孟之徂年㉖;負杖行吟,同劉琨之積慘㉗。河陽北臨㉘,空思鞏縣㉙;霸陵南望,還見長安㉚。所冀書生之魂,來依舊壤,射聲之鬼,無恨他鄉㉛。
白云在天,長離別矣!會見之期,邈無日矣!援筆攬紙,龍鐘橫集㉜。
[注釋]① 周宏讓: 梁人,隱于句容茅山。梁元帝時任國子祭酒,博學有文才。 ② 嗣宗窮途: 嗣宗: 指阮籍。阮籍常駕車出外隨意而行,路途不通便慟哭而返。這里作者自喻窮途。③ 楊朱歧路: 楊子鄰人失羊,率多人追趕,因道路多歧而不獲。指二人南北分離。④ 征蓬: 猶言飄蓬,蓬草枯后根斷,隨風飄卷。喻經常遠行漂泊在外的人。⑤ 殊方: 異域,他鄉。⑥ 異節: 不同的季節,指南北氣候的差異。⑦ “木皮”二句: 形容南北氣候不同,作物生長有異。⑧ 攝衛: 攝生,保健。⑨ 豫: 安適。⑩ 賢兄: 指周宏讓之兄宏正,陳朝使者。⑪ 款曲: 殷勤的心意,詳盡的情況。⑫ 杜陵: 地名。今陜西西安東南。⑬ 池陽: 古縣名。今陜西涇陽。⑭ “鏟跡”二句: 指周宏讓原為隱士,現出仕為官。蹊谷中不再有他的蹤跡。蹊(xī): 小路。穹: 深。⑮ 九仙之方: 煉丹求仙之書。⑯ 世途: 指仕途。⑰ 五岳之舉: 指漫游名山,隱居不仕。⑱ 關令: 關令尹喜望見紫氣東來,知有異人過,果遇老子。⑲ “譬彼”二句: 客卿指戰國時蔡澤,最終成為秦國客卿。蔡澤貌丑,唐舉相他必有前途。⑳ 玄牝之談: 《老子》:“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㉑ 中藥: 中等、中品的藥物。上藥養命,中藥養性。㉒ 丹砂: 即朱砂。道家煉丹,以為服之可以不老。㉓ 遒: 迫近。㉔ 容發衰謝: 容顏須發衰老。㉕ 蕓其黃矣: 形容花草枯萎焦黃。 ㉖ “視陰”二句: 好像趙孟往年看著太陽的影子任歲月流逝而曠廢時日。愒(kài)日: 曠廢時日。趙孟: 春秋時晉臣。徂(cú)年: 已往的歲月。見《左傳》昭公元年。㉗ “負杖”二句: 晉劉琨負杖行吟,百憂俱至。㉘ 河陽: 指曾任河陽令的晉詩人潘岳。㉙ 鞏縣: 潘岳父葬鞏縣。㉚ “霸陵”二句: 漢文帝陵墓。王粲《七哀》詩:“南登霸陵原,回首望長安”,寫漢末戰亂景象。㉛ “射聲”二句: 班超在西域數十年,年老思念故鄉,上表求歸,拜射聲校尉。㉜ 龍鐘: 淚流貌。
[作者]王褒,北周文學家。字子淵,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梁武帝時任秘書丞,梁元帝時官吏部尚書、左仆射。江陵失陷后,入西魏,被留不復南返。北周武帝時為宜州刺史,卒于任上,年六十四。能詩善文。初喜作宮體詩,到北方以后,風格大變,變纖巧為質樸。與庾信齊名。有《王司空集》。
[鑒賞]公元554年,西魏宇文泰率部攻破梁都江陵。王褒等隨梁元帝出降,被擄至西魏。雖備受優遇,然家破國亡之痛,屈身事敵之恥,羈絆他鄉之悲,時時縈繞在王褒心頭。他早就有“心悲異方樂,腸斷隴頭歌”等詩句。而在這封信中,所吐露的也正是這種與昔日好友乖隔永別的悲愴,以及不得不在異鄉為異客的惆悵和彷徨。史書上記載王褒,識量淵通,志懷沉靜,美風儀,善談笑。而在這里,信的主人公卻完全是另外一番形象: 我們似見到一位已上年紀的游子,負杖行吟,翹首南望,老淚縱橫,泣不成聲。種種的懷念、悔恨、盼望、無奈都融進了這駢儷文辭之中。尤以篇末感情激越,他似在高喊: 愿以書生之魂,回歸故里;即使成他鄉之鬼,亦應無所遺恨!這是對故鄉的呼喚,也是內心的剖白。這封信,不由使人想起同樣是由南入北的庾信的一些詩文,王、庾二人的心是相通的。
上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與吳質書》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情書·與外》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