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友書·與吳季重書》注釋與鑒賞
三國魏·曹植
植白: 季重足下。前日雖因常調①,得為密坐②。雖燕飲彌日③,其于別遠會稀④,猶不盡其勞積也⑤。若夫觴酌凌波于前⑥,簫笳發音于后;足下鷹揚其體⑦,鳳觀虎視⑧,謂蕭、曹不足儔⑨,衛、霍不足侔也⑩。左顧右眄⑪,謂若無人,豈非吾子壯志哉⑫!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當斯之時,愿舉泰山以為肉,傾東海以為酒⑬,伐云夢之竹以為笛,斬泗濱之梓以為箏⑭。食若填巨壑,飲若灌漏卮⑮。如上言,其樂固難量,豈非大丈夫之樂哉!然日不我與,曜靈急節⑯,面有過景之速⑰,別有參商之闊⑱。思欲抑六龍之首⑲,頓羲和之轡,折若木之華⑳,閉濛汜之谷㉑。天路高邈㉒,良久無緣,懷戀反側㉓,如何如何。得所來訊㉔,文采委曲㉕,曄若春榮㉖,瀏若清風㉗,申詠反覆㉘,曠若復面㉙。其諸賢所著文章,想還所治復申詠之也㉚。可令憙事小吏諷而誦之㉛。夫文章之難,非獨今也。古之君子,猶亦病諸。家有千里,驥而不珍焉;人懷盈尺,和氏而無貴矣㉜。夫君子而不知音樂㉝,古之達論謂之通而蔽㉞。墨翟不好伎㉟,何為過朝歌而回車乎㊱?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車之縣,想足下助我張目也㊲。又聞足下在彼,自有佳政。夫求而不得者有之矣,未有不求而自得者也。且改轍而行,非良、樂之御㊳;易民而治,非楚、鄭之政㊴,愿足下勉之而已矣。
適對嘉賓,口授不悉B40,往來數相聞㊶。曹植白。
[注釋]① 常調: 守土之官在一定時期向執政者述職。② 密坐: 靠近而坐。 ③ 彌日: 終日。④ 別遠會稀: 猶言離多會少。⑤ 勞積: 勞思積懷。⑥ 觴酌: 酒杯。凌波: 即乘波。前: 坐客前。⑦ 鷹揚: 喻威武。⑧ 鳳觀虎視: 鳳以喻文,虎以喻武,取美壯之意。⑨ 蕭、曹: 蕭何、曹參,漢高祖、惠帝時丞相。⑩ 衛、霍: 衛青、霍去病,漢武帝時名將。侔: 儔,猶言匹敵。⑪ 眄(miǎn): 旁視。⑫ 吾子: 指吳季重。⑬ 傾: 盡。⑭ 梓(zǐ): 木名。木質細密。⑮卮(zhī): 圓酒器。⑯ 曜靈: 日,指時光。急節: 引申為急速前進。⑰ 面: 見,會面。逸: 奔。過景: 謂光陰易逝。⑱ 參(shēn)商: 二星名,出沒常不相見,以喻別離。闊: 遠。⑲ 抑: 按。⑳ 若木: 神話中長在日入處的一種樹木。㉑ 濛汜(sì): 謂日在黃昏,落于西極濛水之涯。㉒ 高邈: 高遠。㉓ 反側: 翻來覆去。形容臥不安席。㉔ 來訊: 來信。㉕ 委曲: 佳麗。㉖ 曄: 光輝燦爛。春榮: 春花。㉗ 瀏: 風輕吹的樣子。 ㉘ 申: 重復。㉙ 曠: 明。復面: 再會面。㉚ 所治: 指朝歌。季重為朝歌令。㉛ 憙: 通喜。憙事: 猶言好(hào)事。㉜ “家有千里”四句: 千里: 謂千里馬。盈尺: 謂直徑超過一尺之玉璧。和氏: 指卞和。㉝ 不知音樂: 原“知”字前無“不”字,曹植集校注本認為當有“不”字。因補。㉞ 通而蔽: 謂其不知文。㉟ 伎: 女樂,這里指音樂。㊱ 過朝歌而回車: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邑號朝歌,墨子回車。”墨子非樂,不入朝歌。㊲ 張目: 猶言擴展視野。㊳ 良、樂: 指趙之王良,秦之伯樂,皆古代善相馬者。㊴ 楚、鄭: 指善于治國的楚國的孫叔敖和鄭國的子產。㊵ 口授: 口述而令人書寫。不悉: 不詳盡之意。㊶ 往來數相聞: 謂往來常相聞問。
[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同母兄弟。封陳王,謚思,世稱陳思王。少有才華,善詩文。前期頗有抱負,曹操死后,曹植屢遭曹丕、曹叡猜忌和打擊,郁郁而終。尤對五言詩之發展貢獻最大,骨氣奇高,詞采華茂。鐘嶸《詩品》列其為上品,謝靈運則稱之為“八斗之才”。
[鑒賞]這是一封敘寫友情的信。吳質以地方官身份到京城述職,得與曹植歡聚。離別后,曹植心存眷戀,寄信以達情。文章從感嘆摯友之間別遠會稀緣起,談友情,談音樂,談文章,談佳政,信筆拈來,隨意揮灑。思路自由縱逸,想像豐華富贍。短短的一封信中,夸張與比喻并用,神話與典故齊舉,才華橫溢,流光四射。這封信中,我們似見漢大賦之余波,那種鋪陳的手段,那種渲染的功力:“愿舉泰山以為肉,傾東海以為酒,伐云夢之竹以為笛,斬泗濱之梓以為箏。……”然不同的是,作者并未一味鋪張,自有一股深情在其中,讀來愈覺情意綿長。這封信的文字也極有特色,語言流麗自然,而不失慷慨豪邁;句式整飭而富于變化。南朝駢文之流,在此已見其濫觴矣。
上一篇:《書信鑒賞·家書·與吳司錄議王逢原姻事書》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與吳質書》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