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易《河邊約會》全文|賞析|讀后感
白小易
在那片移動的云彩終于把月亮遮住了的時候,她感到輕松了一些。蛐蛐還在叫。靜靜的河面上,映著對岸樓房吐出的一塊塊長方形的燈光。她雙手插進上衣袋里,沖著河水長出了一口氣。
離約定的時間很近了。當然,來得及的。順著這條河往下走個二、三百米就行了。他上午暗示的。晚上七點,在古塔那兒等她。
河面上的亮度忽然增強了許多。月亮又出來了。她心神不定。這和月亮沒關系,她知道。又看了看表。該走了——要是想去的話。她不喜歡遲到。但是,你總得讓一個人有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吧?只要一出現在他面前,無疑就是表明了自己的心愿。可它準確嗎?就憑他一個含混的邀請,就需要我做出一點兒也含混不得的姿態……
她回味著他在電話里的聲音。
“小姚……最近上運河看過沒有……那邊的草長得好極了。我每天都去轉轉……在古塔那一段。我今晚七點到那兒……。”
他就是這么說的。她放下電話那會兒就笑了。瞧他怎么跟人約會的……
但她還是來了。 先躲到這個不遠不近的地方, 聽憑猶豫的裁決。她一直喜歡他。但這會兒簡直要恨死他了。她真想讓他明白:她雖然是個內向的姑娘,卻時刻都在期待著他的坦率的表露。他是多么聰明的人呵。可他就是弄不懂這個。給他那么多的提示,他也弄不懂。
又一片云在緩緩地向月亮靠攏。已經七點十分了。她沿著河邊的小道有意無意地往那個方向踱去。這會兒,她不怎么恨他,反過來恨自己了。為什么我得去? 不,只是走走。可干嘛非往那邊走?
畢竟是段不長的路……她嚇了一跳——看到他的影子了。她沒多想,先站住。接著又把自己藏進了河邊的小林子里。
他哪是在“溜達”呀。哪有這么緊張的閑人? 她瞧著他那不停走動和張望的樣子,一時開心極了。
走過去吧……完全有這種沖動的可能。但她想辦法穩住了自己。不,那樣兒,他又該得意了……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一個人只需不費力氣地做出一個暗示,別人就得冒著挨訕的風險向你徹底的坦白? 不,我不! 我要瞧你的!
她悄悄消逝在夜幕里。
第二天他們又碰見了。她道歉說:“昨晚我也想去河邊,就是……脫不開身,沒去成。”
“噢,”他強裝出對什么都無所謂的架式,“沒去就對了。昨晚我有事,也沒到河邊去。”
“是嗎?”她笑了笑。心里真恨不得馬上撲過去咬他一口。
選自《小說界》1986年第5期
【賞析】 小說題為《河邊約會》,但是通篇寫的卻是“約”而“不會”,或者說,是“心”在“約會”而“人”并沒有“約會”。這對于小說中的人物來說。不免有些惋惜、遺憾,但是對于讀者來說,卻更富有魅力。它比起那些吻吻抱抱,追追跑跑的“鏡頭”來,不但別開生面,而且更耐人尋味,富有含蓄美、婉轉美。這同作者巧妙地使用“暗示”的表現手法是分不開的。
暗示,具有含蓄、婉轉、曲折的特點。它對所要表現的對象,往往不是明挑直說, 而是通過有選擇的描述, 使之隱隱約約地透露或顯示出來。小說中的姑娘小姚,對于她那位戀人是非常滿意、喜歡的。盡管對方只是在電話中閃爍其詞,作了“約會”的暗示:“小姚……最近上運河看過沒有……那邊的草長得好極了。我每天都去轉轉……在古塔那一段。我今晚七點到那兒……”但是她聽了,雖然對其言不及義,吞吞吐吐感到不滿足,但“放上電話那會兒就笑了。”顯然,這場“約會”是必成無疑的。
本來,所謂“暗示”,說到底還是要“示”。否則,含糊、晦澀得令人不知所“指”,不知所云,“暗示”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小姚接電話后的一“笑”,等于“暗示”了自己的態度。但是,小說并沒有按照“笑”所“示” 的方向作“直線運動”,而是曲盡其妙,描寫了她的矛盾心緒: 環境是恬靜的,但是她的內心卻“靜”不下來; 理智上想急于“赴約”,但感情上又欲“會”還休。“她一直喜歡他”,“時刻都在期待著他的坦率的表露”,可他就是不打“第一槍”,而且“給他那么多的提示,他也弄不懂。”因而她 “這會兒簡直要恨死他。”這些話既寫出了他在愛情上的特點,同時這對 “暗示”他在事業上的表現也不無作用。她不愿意以自己的“明挑直說” 去回答對方的“含糊的邀請”,盡管對方是她心上最親愛的人。
如果說,男方在電話中的“約會”是“含混” 的,但是她親眼看到的他渴望“約會”的神態、行動卻是真誠的、毫不含糊的,她在心理上享受了極大的滿足。“他哪是在‘溜達’呀。哪有這么緊張的閑人? 她瞧著他不停走動和張望的樣子,一時開心極了。”這些描寫,不正是表現了男方的“心”在向她呼喚嗎?一般的作者寫到這里,可能要讓姑娘下決心,動“真格”的了。但是這篇小說的藝術處理卻出人意料,又來了個“緊急剎車”:“走過去吧……完全有這種沖動的可能。但她想辦法穩住了自 己。不,那樣兒,他又該得意了……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一個人只需不費力氣地做出一個暗示,別人就得冒著挨訕的風險向你徹底的坦白? 不,我不! 我要瞧你的!”姑娘的真誠、矜持之態躍然紙上。——而這一切,小伙子并不明白,又沒有得到任何“暗示”。這樣,“約”而“不會” 的結局雖然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合于情理之中。小說的結尾更是“神來之筆”。雙方都“互致歉意”,雙方又都是“心照不宣”。一聲“是嗎?”,欲蓋彌彰,“心里真恨不得馬上撲過去咬他一口”,看來,小姚有點“耐”不住了。下一次“約會”將怎樣進行呢?細心的讀者是不難從這次“約”而“不會”的“約會”中加以想象的。
上一篇:《沒頭腦的小老鼠》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燒火佬》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