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仲術《除夕》全文|賞析|讀后感
郝仲術
一覺不知睡了多長時間,當我朦朧醒來時,聽見對面一男一女在說悄悄話。
“就怪你,我說早走幾天,趕在除夕前到家……”
“可怎么走得脫呢! 連隊豬圈塌了,總得有人張羅修呵; 小馬的母親來隊,五十多歲了,幾千里地跑來了,總得有人招呼呵; 還要排節目,安排戰備值班,走訪五保戶,全連百十號人過年,啥不是事!”
“煩死了,你就不會嘮點別的?!”
……
咣當一聲,列車停站了。我揉揉眼睛朝窗外望,外面暮色迷茫。透過玻璃上薄薄的一層霜花縫隙,可以依稀辨出冷落在暴風雪中的票房和幾個彎腰縮背的人影。風雪太大了,卷到半空中的雪粉不時地摔打在車廂板上,發出令人發怵的聲響。
“快到平頂堡了?!蔽易匝宰哉Z。
“平頂堡?”對面的軍官似乎想起什么,朝車窗玻璃上呵了口熱氣,一只眼睛貼上去,瞄了瞄月臺,“這么說,下站是中固了?!?br>
“在中固下嗎?”我問了一句。
軍官搖頭,笑笑,把視線移向身邊年輕的女子。戀人?妻子?
“我們去開原?!彼嫠f。
“探親?”
她有點兒不好意思,把圍巾的絨穗塞進嘴角。于是軍官說了:“我們是回家旅行結婚的?!?br>
“噢——”我知趣地把眼皮合上。蜜月里的每一分鐘都是寶貴的,我也有過蜜月。
當周圍涌起一片鼾聲時,悄悄話又傳了過來。
“你說,我進門時怎么叫?”“當然叫媽媽。”“真有點兒不好意思,一下子多了個媽媽。我猜,她這會兒一定屋里屋外地忙乎,同時在想,兒媳婦長得什么樣呢? ……”“第一個想的還是我。真的,不要嫉妒,她兩年沒見老兒子啦,我爸爸又早去世了?!薄澳墙裢砦覀兣銒寢尯煤脟Z嘮,一家人好好過個團圓年。我敢說,添了這么件喜事,老人家會比哪年過年都樂。”“……你說什么?”“我說添了這么件喜事,老人家會比哪年過年都樂?!?br>
軍官突然失語。
“你怎么不說話了?”
“我在想你剛才說的話。娟,我還是想在中固下車!”
“瞧你……”
“我一定要先在中固下車?!?br>
“不行! 扔下我一個人,下車后孤單單地叫我怎么辦?你媽媽我也不認識,我怎么去找呵! 再說,領導上不是讓你過了年再去嗎?”
“娟· 放我去吧! 你想想,那個人‘帽子’戴了二十多年了,要是今晚把喜訊兒送到,他說不定怎么高興呢!他也有老婆孩子,說不定也有一個老母親?!?br>
新娘不吭聲了。
“我給你開張‘證明’吧!”軍官伏在茶幾上,嚓嚓地很快就寫好了一封信,“念給你聽聽: 媽媽,我要比小娟晚到一天,不能和您一起過除夕,請原諒! 我們部隊有個國民黨起義的老同志,二十多年前遭到冤案,遣送下鄉,現在平反了。我先在中固下車給他送平反通知書去、好讓他們全家過個快樂年。老兒子成偉?!?br>
又一聲“咣當”,列車停在一個荒野小鎮。
我不知什么時候睜開潮濕的眼睛,見軍官使勁地握了一下新娘的手,三腳兩步跳下車去。突然,年輕女子叫起來:“開窗!快開窗!”我急忙幫她把車窗拾起,只見她扯下脖子上的圍巾,把頭探出窗外,高喊著:“喂——把圍巾帶上! 圍——巾!”
沒有回音。暴風雪漫天漫地,凄冷的雪野上,一個高大的身影踉蹌地奔跑著。在他前方的山坳里,有一片螢火蟲一樣的燈光。
選自《解放軍報》
【賞析】 視點,是作品中一個活躍的重要角色。通過它,往往可以導演出生動活潑的戲劇來。
這篇微型小說是通過一對新婚燕爾的夫婦在火車上圍繞除夕之夜是趕回家合家團圓,還是把平反喜訊送到“人家”,讓素昧平生的人過個快樂年這一矛盾沖突,展示了當代軍人“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品質,同時也反映了當代軍人與妻子之間的相互理解。這一切,都由“我”這個與主人公同乘火車的旅客敘述出來,從“我”的視點出發,時而通過聽覺——聽悄悄話,時而通過視覺——目睹他們的行為傳達出來。
小說開篇通過我于艨朧中聽到的悄悄話,開門見山地把矛盾沖突推到讀者面前。微型小說受著時間、空間的限制,對故事的推進不可能作全面、完整的敘述,對人物的形象塑造一般不作性格歷史的顯示,所以本篇把矛盾沖突置于在火車旅程這個特定時空的框架之中,借助幾段對話的片斷來刻畫人物形象。讀者從女的埋怨和男的解釋中,不難看出他是一位事業心很強的人。接下去,又通過“我” 的視覺和插話巧妙地交代了他倆的關系及其此行的目的: 原來他倆是趕回老家度蜜月的新婚夫婦; 一方面由“軍官搖頭”的心口不一和“她代替他說”的描述,給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為下文軍官堅持在中固下車,作了很好的鋪墊。
接著,又通過“我”的聽覺,聽到一段小倆口別有情致的悄悄話。進一步把矛盾推向激化。這段話把新娘第一次欲見婆婆的羞澀、興奮的心態展示了出來。從對話中我們知道他倆一個是未見過婆婆面的新媳婦,一個是兩年沒見媽媽的老兒子。作者從不同的方面這樣寫,意在說明這個“除夕”的難得和重要。所以她驕傲地對丈夫說:“我敢說,添了這么件喜事,老人家會比哪年過年都樂。”可“喜事”二字一下子提醒了軍官,使男主人公聯想到了什么。于是他說:“娟,我還是想在中固下車!”一個“還” 字使平靜了的感情又掀起了波瀾。在這里,一個要在中固下車,一個不同意。妻子對團圓年的向往看來要化為泡影,感情錯位了,沖突尖銳了,矛盾激化了面對妻子堅決的態度和充分的理由,他完全應該依從她。然而,為了“在今晚把喜訊送到” 人家,他帶著懇求的語調對妻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娟,放我去吧! 你想想,那個人帽子戴了二十多年了,要是今晚把喜訊送到,他說不定會怎么高興呢! 他也有老婆孩子,說不定也有一個老母親。”軍官這段話既是釋懸,又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筆。
在“我”的聽覺中,“新娘不吭聲了” 這句敘述交代了妻子因丈夫的開導,已經慢慢理解了丈夫的行動,也有力地表現了一個軍人妻子的寬廣胸懷。從以上兩段悄悄話中,我們已經知道妻子對丈夫的愛是多么的真切,以至于不愿丈夫離開自己。但當她理解了丈夫的事業后,就由埋怨、反對到理解、支持。于是結尾寫了她的一個動作和一句話,“只見她扯下脖子上的圍巾,把頭探出窗外,高喊著:‘喂——把圍巾帶上! 圍——巾’!”這是從心靈的相通到用外在動作來進一步展示妻子對丈夫的理解和愛。
這篇小說把視點放在運行中的火車上,通過一位陌生的同路人旅客“我”,以所見所聞的方式敘述出來。起著某種貫穿聯合作用。同時,又通過“我”視點的感情色彩逐步加深表示出作者的傾向。開始陌生、冷靜、客觀; 繼而有所了解,贊賞,肯定; 最后看到形象高大,產生崇敬之情。而這感情的發展和深化,也往往與讀者相同步。作者的視點與讀者的再現想象發生同構式的共鳴,這就是這篇作品的特殊藝術魅力之所在。
上一篇:《陌生》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隱私》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