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中有一首詩:“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慣于長夜過春時”原來“夜”字后面是“度”字,后覺不妥,就改成“過”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兩句在1932年7月1日日記上是寫的“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邊覓小詩”;寫《為了忘卻的紀念》時,“眼看”改成了“忍看”,“刀邊”改成了“刀叢”。兩字之差,深刻地表達了魯迅當時的憤怒心情和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在《死》的文章里,有一句原來是這樣寫的:“大約我們看待生死都有些隨隨便便,不像歐洲人的認真了?!焙髞砀某桑骸按蠹s我們的生死久已被人們隨意處置,認為無足輕重,所以自己也看得隨隨便便,不像歐洲人那樣的認真了。”改文明確地表現出它的戰斗性和社會意義。
魯迅寫散文《藤野先生》初稿有一段是這樣的:“他的照相還掛在我北京寓所的東墻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仿佛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就再繼續寫那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后改為:“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深惡痛疾的文字?!碧砩稀爸两瘛?,說明過去到現在一直如此,表達魯迅對藤野先生深切懷念之情;補上“而且增加了勇氣,于是點上一支煙”,烘托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鼓舞作用,表達魯迅不顧疲勞,振奮精神,與敵人作斗爭的堅強意志。
魯迅的小說《風波》有一處寫到小孫女六斤打破了一只碗。第二天,她的爸爸七斤把這碗拿到城里去釘合,因為缺口大,要釘十六個銅釘,小說結尾卻寫成六斤“捧著十八個銅釘的飯碗,上土場上一瘸一拐地往來”。銅釘的數目,前后不符了。雖差兩個銅釘,寫的又是小說,似乎不必過分認真了。然而,魯迅后來發現了這個錯誤,專門給李霽野寫了封信,要求更正,說:“六斤家里只有一個釘過的碗,釘是十六或十八,我也記不清了??傊畠蓴抵皇清e誤的。請改成一律。”
上一篇:《《欽差大臣》的點睛之筆》中學生修改寫作素材
下一篇:《《中國石拱橋》的修改》中學生修改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