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之道·題材·從親身經歷中沉淀、提煉·狄更斯的“傷痕”
狄更斯的父親是英國海軍發餉處的小職員,由于他的輕率和浪費,加上8個孩子的負擔,債臺高筑,無法償還而被關進負債者監獄。又因付不出房租,他們全家都住在監獄里。只有長子狄更斯一人在外謀生,他才10歲,不僅輟學了,還要負起這個破落家庭的責任:變賣零星家具,換取食物;在一家制作皮鞋油作坊里當學徒,每星期掙6個先令,買些必要的東西;照顧弟妹,探望父親。皮鞋油作坊的老板見他干活的技巧熟練了,要他在櫥窗里干活,充作活動廣告,以便招徠顧客,推銷商品。附近男女小孩都跑來,一邊吃著果醬蛋糕,一邊把鼻子緊貼在玻璃上看他勞動,就像看動物園里的動物一樣。從這受到傷害的時候起,他產生了對兒童的憐憫心和任何人也不能像兒童那樣受苦的思想。后來,他父親得到一筆意外的遺產,還清了債務,他們全家才得以離開監獄,他繼續上學的愿望才能實現。他讀的小學條件不好,校長一天到晚用手杖敲打學生。不幸的童年和屈辱的遭遇,給他留下了永遠不能忘卻的傷痕。這些傷痕成了他創作的題材,反映在《小杜麗》、《奧列佛·特維斯特》、《大衛·科波菲爾》、《尼古拉斯·尼可爾貝》、《董貝父子》等小說里,表現出他對不幸兒童的憐愛與深情。
上一篇:觀念之道·榮辱觀·愛因斯坦視個人崇拜為痛苦
下一篇:交友之道·莫逆之交·王力與葉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