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漢語中,動詞謂語對賓語含有“為誰(或什么)怎樣”的意思,叫為動用法。為動用法中的動詞多數是不及物動詞,少數是活用為動詞的名詞。如“心樂之”中的“樂”就屬于為動用法,應理解為:“為(之)而樂”,為(這)而快樂。
為動用法的基本結構方式可用如下的公式來概括;
動+賓=(為)+賓+(而)+動
請看下面的例子:
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死國=為國而死。
永之人爭奔走焉。(“焉”在句中為代詞,相當于“之”)《捕蛇者說》
奔走焉=為之奔走,即:“為此而奔走”。
余悲之?!恫渡哒哒f》
悲之=為之而悲,即“替他難過”。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
憂其民=為其民憂,即“為自己的百姓操心”。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对狸枠怯洝?br>
憂其君=為其君憂,即“為自己的國君操心”。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蹲砦掏び洝?br>
樂其樂=為其樂而樂,即“為自己享有的樂趣感到快樂”。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歸去來兮辭》
恨晨光之熹微=為晨光之熹微而恨,即“為天還不大亮而遺憾”。
善萬物之得時?!稓w去來兮辭》
善萬物之得時=為萬物之得時而叫好。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宮賦》
自哀=為己而哀,即“為自己而哀傷”。 哀之=為之而哀,即“為他們而哀傷”。
雖曰憂之,其實仇之。《種樹郭橐駝傳》
憂之=為之而憂,即“為它操心”。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游褒禪山記》
悲夫古書不存=為夫古書之不存而悲,即“為那些古書的不復存在而悲嘆”。
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段迦四贡洝?br>
死焉=為焉(之)而死,即“為激于義而死”。
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恫∶佛^記》
泣之=為之而泣,即“為它們而哭”。
哀吾生之須臾?!冻啾谫x》
哀吾生之須臾=為吾生之須臾而哀,即“為我生命的短促而哀傷”。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滕王閣序》
悲失路之人=為失路之人而悲,即“為迷路之人而悲傷”。
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读銈鳌?br>
急之=為之而急,即“為這事而焦急”。
而世俗又不能與死節者比?!秷笕伟矔?br>
死節=為節操而死。
能急人之困?!缎帕昃`符救趙》
急人之困=為人之困而急,即“為別人的困境而焦急”。
公子患之?!缎帕昃`符救趙》
患之= 為之而患。即“為此事擔憂”。
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缎帕昃`符救趙》
恨之=為之而恨。即“為此事遺憾”。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信陵君竊符救趙》
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為公子之盜其兵符而怒。即“為公子盜他的兵符而惱怒”。
上一篇:《動詞的意動用法》古漢語基礎
下一篇:《動詞(或動賓詞組)作狀語》古漢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