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和朋友離別都想寫一首歌,寫一首感情真摯的歌,可我也總是笨拙,總不能寫出,只能是執(zhí)手相看淚眼,讓那咸咸的淚水流進咬緊的嘴唇。分離是短短的一個畫面,在校園門口、在車站、在家門口、在候機室……在任何一個地方,揮揮手,呢喃幾句,就算一首自己的離別歌了。“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徐志摩說的好,我們都是人間過客,相逢相別轉(zhuǎn)瞬而過。但面對這定格的離別場面,多少人情感噴發(fā),大都沒有“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的瀟灑。”當(dāng)代人好得多,電話、微信通訊手段太強大了,說不上別離了。打開手機,你我便只隔了二十毫米的距離而已。離愁別恨之歌,恐怕也少了許多。
翻開唐詩,離別詩可是占著相當(dāng)大的篇幅。那時的一別一離恐怕是幾年、幾十年、甚或一輩子也只能是兩個人僅此一次相見相別。李白、杜甫這么大的氣場,大唐的雙子星,終其一生也只是在一起歌詠唱合了二三十天,別后,也再無相見。可想那時的人這一別的思緒會有多復(fù)雜吧。千言萬語匯成了五言、七絕,歌詠唱和,珍重且珍重,情誼無絕期。
王之渙佇立河畔,岸邊柔軟的柳枝傳遞著即將離別的柔情。夾御河水陣陣微波,可是心中的愁緒。“楊柳東風(fēng)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yīng)為離別多。”傳遞在兩人手中的柳枝,可能留住這一段深情?
這里沒有柳枝,這里是盛開的桃花。看看青碧的潭水,再望一眼岸上含淚的眼睛,那隱約哽咽的歌聲,那深情厚誼,難以言表。李白高聲回應(yīng)著,“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這一曲蕩漾在深深的桃花潭上,傳了千年之久。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乍暖還寒時,不敢直眼朋友含淚的雙眼,只好上下顧盼,矚目四周,不忍分手的李白在灞陵亭下緊拉著朋友的手,是擔(dān)心、是憂慮、是不舍。“正當(dāng)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這綿長的情意,幾千年來印在這“灞陵”二字之上。
牽著友人的馬,再遞上一杯送別的酒,“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滿懷對官場的憤懣,微醉的王維低吟著。“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他對朋友的離去充滿著無奈。“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又一個朋友的離去,越發(fā)讓王維寂寞,心中的惆悵還能對誰說?
離別,也有“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邁之情,但更多的還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的凄情難舍和“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的別后思念。
離歌相伴,依依惜別,瞻望弗及,佇立以泣。千年來的詩、詞、歌、賦,吟不盡這離情別苦,飲不盡這醉酒無奈。
上一篇:郭文豪《祖國七十周年華誕》高中作文
下一篇:張詩會《離歌》原創(chuàng)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