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一種根植于中國人內心的情感,古往今來,人們始終在盼望“和”,中國古代講究以和為貴,實際上就是把“和”放在了第一位,有了和,社會才能照常運行。
和可以理解為“和平”,愛國是每個人心中的一盞明燈,他能在你迷茫或猶豫時為你指明方向,有人說,戰爭恰恰是為了贏得長久的和平,是的,看,當國家風雨飄搖時,岳飛站出來了,他明白,只有用戰爭,才能換來長久的和平,而不是依靠談判和投降而茍延殘喘,為了拯救國家和黎民,他毅然帶領士兵踏上戰場,但是這一切都被奸臣摧毀了。百年后,又有人為了國家和平而開始奮斗了,他就是文天祥,他不曾放棄,雖然失敗了,但是他也將千古留名。
和可以理解為“和順”,事實上,歷朝歷代的中國人都在為了追求和平而努力,有很多人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國家和平始終是千萬中國人共同的愿望,然而在人們心中,家庭的和順也十分重要,“和”字左半是一個禾,右半是一個口,在千年的中國文化中,戰亂是常見的,國家動蕩,朝代交替,人民流離失所,許多人僅僅能夠關心自己的家庭,而“和”字就恰恰表現了人們的愿望——吃飽飯,而當社會安定時,“和順”就成了所有家庭共同的目標,家人和睦,能夠團聚,后輩孝敬長輩,年輕人知書達理,莫若是一個家庭的幸事了。
無論是小和還是大和,“和”總是滲透著中國人待人接物的智慧,正如理想和現實,如果能夠為了理想的實現而奮斗,那么我們就可以稱二者為和,正因契合中的“合”也總是與“和”字相通,二者本無差別,古人講究和諧與共,而凡事不能傷了兩個人的和氣,正是古人做事的一大要點,但凡是傷了和,總要有人前來賠罪,正是這樣,我們的前人才隨著“和”的腳步,一點一點,走到今天。
今天,中國依然是一個講究和的國家,一帶一路不僅閃耀著各國的友誼與付出,更閃耀著合作與和平發展的可貴,亞太經合組織也彰顯了中國和平互助發展的愿景,聯合國上更是體現了中國為了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
一個“和”字,閃耀著古人待人接物的智慧與準則,只有明白和的寶貴與真諦,我們才能更加小心地去珍惜它。
上一篇:孟鈺琦《和為貴》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楊月閃《和之一字,可現于行》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