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和萬事興,和而不同等詞都體現了和的深遠意境,它植根于中國人的血脈深處,滲透著中國人幾千年來待人接物的原則與智慧。
隋朝雖建立了大一統時代,但因為各方面的原因至隋煬帝滅亡,唐汲取了隋的教訓,皇帝勵精圖治,才創造出唐朝的一世繁華。各國使者紛紛來到中原希望與大唐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其中唐朝為表示與吐蕃的善意,將文成公主下嫁于松贊干布,文成公主也帶來了許多中原文化傳播到吐蕃。這只是通過和親的一種方式表達唐朝愿與其他國家和睦相處,促進各民族團結統一。戰爭只會給百姓帶來無休止的災害,和平才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唯一方法。
家和萬事興。
仁義禮智信,固然是我們所追求的道德標準,但這一切的基礎是“和”。
中華民族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族, 從林則徐的開眼看世界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再到毛澤東領導的抗日戰爭的勝利,無不顯示出中國人民的反抗。有了反抗才有勝利。新中國的成立,雖然歷經了艱難險阻,卻也是以和為基礎的國家安全,中國才能向其他國家伸出友誼之手。
從1953年周恩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再到1955年萬隆會議提出的“求同存異”都在表達著中國愿意以友好的態度對待其國家。“同”亞非國家團結一致,共同反抗殖民主義,謀求發展,無差別看待任何一個國家,和睦共處,共同建設亞洲安定平穩的社會秩序。
和而不同。
和平是這個時代每個國家都應追求的,不需要霸權主義、極端宗教主義等肯定對方的信仰,尊重對方,攜手共建和諧地球。
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但中國需要的不是孤立。“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及“一帶一路”都是中國愿意與其他國家友好相處,共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中國以友好的態度,致力于和諧發展,做出一份貢獻。面對威脅中國安全的行為,中國也不會委曲求全,有了和,才有了興。
和,萬事興。
上一篇:趙培萱《和 ,萬全之法也。》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謝藝卓《和,是什么?》原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