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自加冠后,隨叔父起兵反秦,率八千江東弟子一路稱侯成王。
巨鹿一站破釜沉舟,尊為“上將軍”,一路披靡,直至咸陽。封“西楚霸王”。
咸陽鴻門,人皆以為漢王交好與籍,故籍放其一回。孰又真正明白,所謂鴻門宴乃是漢王自己設下,籍本意乃隨亞父“急擊勿失”。只是鴻門宴上一時覺得漢王豪爽——一時糊涂啊!
籍敗得秦軍四十萬余,降其半之,奈何“時不利兮騅不逝”。籍非新時代之嬌子,實乃舊制度的犧牲品。四年楚漢戰爭,籍與韓軍大戰七十,小戰半百,勝多敗少。人說籍仍是匹夫之勇,不善用人,不善審時度勢,籍之敗非天意,皆是咎由自取。可他們怎知籍是何等的“力拔山兮氣蓋世”,一群無用的匹夫耳。
漢軍追籍,撤至垓下陷入漢軍重圍、眾叛親離。王位、天下,得而復失,朕無所謂,叛臣棄朕,那又如何。唯有烏騅、虞姬,朕不忍棄之而去。虞姬一曲“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自刎。朕才真正明白,朕錯了,朕真的錯了,朕曾不可一世,煊赫一時,但朕任然走上了亡國的老路,縱朕有移山倒海之力。
《垓下歌》,一曲離歌了一自賞。聽聞后世易安評籍“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籍在此唯愿成“人杰”,要得“鬼雄”何用!
怒發沖關,憑欄處、瀟瀟雨歇。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好男兒,就要抓緊時間衛國建功立業,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人皆認為鵬舉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乃是一局豪言壯志,但他們豈知這乃是大漠戰場上的“家常便飯”。軍中糧草已盡,鵬舉以寡敵眾、苦戰多場、為百姓斷后,世人皆以為鵬舉是一位盡職盡忠的好將領。可誰人又知道,鵬舉對麾下的將士是何等的不負責任,他們過得比別人苦,住的別其他將士破,吃的比其他將士差——無怨無悔。鵬舉親自下令“刲尸繼廩”——刮去金人的死人肉充饑,結果是好的——岳家軍健兒在絕境下迸發驚人戰斗力,撐過危局,幾十萬百姓成功護送回了江南。但,鵬舉麾下的將士們呢,有誰想過他們的經歷。
世人都因鵬舉帶出了一只中國古代歷史上空前絕后的仁義愛民之師而稱贊鵬舉,因鵬舉的愛國之心、愛民之意而擁戴鵬舉,因鵬舉的赫赫戰功而敬仰鵬舉。他們說,鵬舉的岳家軍“紀律嚴明,秋毫不犯”、“兵不犯令,民不厭兵”、“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鵬舉也曾放下軍令“擅取民麻一縷、蘆筏一件,便要處斬,同一百軍棍”。高宗以十二金牌召鵬舉回宮,鵬舉便已知此行危機重重,將士們也曾勸鵬舉直搗黃龍,或重擁欽宗為帝,或自立為王稱霸全國,或領兵起義。
但鵬舉明白,若是已經應回二帝還好;若是沒有應回二帝,那此行便被視為謀反,名不正、言不順、事不成。或許高宗本也不想二帝回京,或許高宗怕鵬舉功高震主,或許鵬舉多次催立儲……高宗容不下鵬舉,鵬舉也要為麾下將士著想,為他們,鵬舉愿班師回京,愿領十二金牌,無怨無悔。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或許只能“待從頭”了。以鵬舉一身,“不求”收復失地、精忠報國,“但求”岳家軍得一“好將領”擁有自己的一世榮華!
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
——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
……
古今興亡多少事,一曲離歌道不盡千古愁,訴不盡萬古憂。
上一篇:王鶴綺《離歌》記敘高中作文
下一篇:吳瓊《離歌》敘事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