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國母親和他的國人被貼上不少“中國式”的負面標簽,成了缺乏文明素質、充斥問題的標志:今時今日,我們的偉大“中國”終于逐漸成為文明、互勵、共贏、富強、美麗的代名詞,讓我們不禁為之驚呼,“厲害了,我的國!”從“中國式”到“中國”的變化,讓我們可喜,亦值得我們反思,這些稱呼名詞,提醒我們從中吸取教訓,砥礪前行。
曾經有一段時間,“中國式”過馬路”占據新聞頭條,““中國式”旅游”激起輿論層層浪花;而如今,“中國智造”走進尋常百姓家,“中國自信”注入中國人血液里……從““中國式””到“中國”,一字之差卻天壤之別,去除的不僅僅是一個字,更是中國波瀾壯闊的史詩高亢中的刺耳雜音。從“中國式××”到“中國××”是質的變化。所謂“中國式”,指的是反映中國人行為方式及中國社會特點的行為的抽象概括,只有極其普遍或特點鮮明的行為才能冠以中國的名字,才能變為中國的特點。悲哀的是,“中國式”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如“中國式過馬路”反映了漠視規則,輕視生命的態度;“中國式旅游”則免不了包含著亂涂亂畫、亂扔垃圾的種種不文明行為,“中國式環境”還顯露著作家王小波在上世紀末批判的“無人為公共環境出力的現象”。然而漸漸的再出現這些字眼時,中國人的無謂心態少了,譴責聲多了,漸漸的越來越多冠以“中國”的名詞取而代之?!爸袊笔谴髧L貌、大國氣度、大國擔當的代表,不再是國民行為,而是民族風貌的凝煉,這類詞的流行反映了國家風范的顯著改變。
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改變?從經濟基礎方面看,是中國日漸強盛的國力,是科教興國的戰略,是科技創新的動力,是“中國智造”頻頻出現;從思想素質上來說,是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是電視上的宣傳廣告,公交車上的滾動標語,使國人的素質提高,使“中國自信”成為可能;從精神氣質方面講,是工匠精神的深入人心,是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信念與追求,鑄造了一個個中國大師。在中國的強盛氣勢下,“中國式”便相形見絀,“中國式”行為便日漸減少了。
然而“中國式”詞語的減少,并不表明中國的種種社會弊病就此銷聲匿跡,詞語的流行反映的是與詞語相關的現象成為大勢所趨,可我們也不能忽視危險的暗波涌動。在新時代,我們一方面要批判存在的社會問題,切忌盲目自信,另一方面要堅持助推“中國浪潮”,不怕吃苦,堅守初心的賽罕坎精神啊,奉獻自己、心懷百姓的書記廖俊波,勇擔重任,為中國科技捐軀的黃大年,都是時代的楷模,是所有中國人都應尊敬、學習的范例,只有堅定不移的發揚中國精神,“中國大師”、“中國自信”才能越來越多地涌現,開闊中國新篇章。
中國開頭的熱詞,書寫著新時代輝煌中國的崛起和國民新風范樹立的嶄新篇章。紀錄片《輝煌中國》中,“中國鐵路”走向世界,為貧瘠的非洲大地吹去發展的東風;“中國智造”驚艷世界,c919飛機、洋山港、港珠澳大橋等等,無不彰顯大國實力、大國魅力,這些詞描繪著創新中國;“中國女排”頑強拼搏,永不服輸,賽場上的咆哮吼出了中國人的雄心壯志,“中國愛心”表達中國人愿與全人類共建命運共同體的博大胸懷,“中國志愿者”的足跡伸向全球,這些詞譜寫著國民積極熱情、文明風范的樂章。透過這些“中國”,是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是中國理念、中國人思想的進步,是國人不懈投身奮斗建設的果實,為中國自豪,樹立中華,自覺與自信,展望未來!
欣喜的同時,我們也要反思,物質生活、國民修養都不斷完善的同時,精神生活也獲得了更重的地位。所以,讓我們從中吸取教訓,砥礪前行吧!
上一篇:鹿佳田《凌亂的牽掛》寫人高中作文
下一篇:吳孟軻《品百味人生 悟人生真諦》原創高中作文